缅北反攻战(2)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历史回眸 发布于2019-05-31 14:34:23 共2216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北反攻战(2)

吴斌泽

上文讲到,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盟国终于敲定“茶碟”作战计划。入印休整的中国军队也已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反攻缅甸。缅北反攻战的号角随即吹响。

缅北反攻战主要分为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和密支那战役。

缅甸北部有南北走向的那加山脉将印度、缅甸两国分隔在南亚东西两地。紧靠印度的那加山脉东麓缅甸一侧是胡康河谷。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日本称为"富昆溪" ,在中国历史典籍中称之为“野人山”。 这一战的主攻是中国驻印军新1军,其对手是敌日军18师团。这是日军的一支王牌部队,以凶顽闻名,还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该师团曾以三万余人迫使8.5万英军缴枪投降,长期的热带丛林作战使其成为了日军的“丛林作战之王”。胡康河谷战役的最重大意义在于新38师打破了号称“亚热带丛林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不可战胜的神话,打通了通往孟拱河谷的通道。

第二场孟拱河谷战役后,中国军队歼灭孟拱河谷日军主力,缅北地区,仅剩密支那尚待攻克。但这场胜利的背后,却埋下了盟军内部冲突的种子。在孟拱河谷战役中,日本为解救50万缅甸方面军的危局,于6月在中国战场发动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中国军队精锐大部用于缅甸战场,且由于蒋介石指挥失误,国内战局不断恶化(衡阳城失守,桂柳战区危机) ,史迪威和蒋介石彻底闹翻,双方因中印缅战区的各种问题观点势同水火,其中特别刺激蒋介石的是史迪威欲以美械装备八路军,同时史迪威还要亲自指挥中国军队特别是远征军。而且史迪威以远征军7个半全美械军的压倒优势兵力从5月起向西攻击日军56师团腾冲,龙陵一线,付出惨重伤亡历时4个月仍不能得手,且频频出现险情。从印度向东攻击的孙立人、廖耀湘仅一个军兵力之中国驻印军则将日军18师团全部,53师团,第2师团和56师团各一部歼灭,打通了滇缅公路的三分之二。让蒋介石觉得史迪威简直是个白痴,再不愿把手中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罗斯福总统为中美合作大局,将史迪威调回美国。这也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史迪威事件”。

第三场密支那战役的胜利使盟军获得战场主动权,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中国西南战场形势得到了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局势趋于稳定;“驼峰航运”得以不再经过危险的喜马拉雅山,而安全性大大增加。密支那战役的胜利还使驻印军和远征军之间初步连成了一片。但是历史也告诉我们,这是一场惨胜的战役。密支那战役中,机场奇袭原本可以一举攻占密支那全城,歼灭其守军,却因指挥不当,授敌以逐次增援固守之机,使这场奇袭战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自5月17日至8月3日中美突击队共伤亡6000余人,这是驻印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笔者认为有如下诸端:首先,奇袭未与围城阻援同步进行,予敌以逐次获援之机。其次,美军一向有集体轮休的惯例,期限一到,正在作战的部队也必须撤出火线,到后方休整。因此,有很多士兵对史迪威的坚持作战,拒绝轮换的行为十分不满,甚至发展到刺杀史迪威的严重事态。第三,未能针对密支那地形平坦,日军工事坚固、隐蔽良好且惯用急袭火力、侧防火力和狙击火力的特点。第四,空军未向地面作战部队派出携带电台的联络员随进攻部队行动,指导空军的轰炸射击。炮兵也未向前线部队派出前方观测员,随进攻部队行动,以“诱导弹幕”掩护进攻部队运动,及时准确地摧毁日军侧防火力点和坚固的机枪阵地。第五,疏忽了战前侦察,仅依靠当地土人和以往资料,没有进行实地考察。

不过,总体而言缅北反攻战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缅北滇西之战被后来的军事学家称为“东方诺曼底之战”。

战役的胜利自然会得到时人和后人的高度评价和称赞,但这历时一年半的缅北反攻战,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令人胆寒,虽然缅北反攻战的胜利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仍回荡于耳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如今,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在不断变化,国际社会风起云涌,旧有的国际体系像积木一样摇摇晃晃,如何在这个动荡的局势下生存与发展,值得每一个人的思考。愿和平能被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希望战争能够永远留在历史中。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