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瓦底江系列《小茅屋》 段春青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散文诗集 发布于2013-11-19 17:23:28 共1854人阅读
文章导读 伊洛瓦底江系列《小茅屋》 段春青

 

伊洛瓦底江系列

《小茅屋》

段春青

    究竟是被如何遗忘了的缘故,还是这里的人注定是历史无法忘记但又要去忘记的部分?我想纵然不被显赫所记起,在常态下的贫寒,也不该如此裸裎的。

 

    茅屋的茅草很长,低低的搭在竹架之上,篱笆旧去,没有木门,也没有窗口。有的茅屋没有墙,A字形茅草之间横搭一片竹板就是了!有些人家墙的四周,也还有破破口口的蓝色的油布,竹篱,布片。周围搭着竹竿,竹竿上晒着衣服。之后,就是弥漫的灰尘和困苦。

    去过菲律宾马尼拉的贫民窟,那地方的孩子住在歪斜搭建起来的屋子里,屋内狭窄肮脏。那里的贫穷模样就如仰光城市边缘居住着的人家,屋子歪歪扭扭,一层两层三层,以短木短片搭建上去,是不断扭捏着身体的栖身之所。

    那是七八年前仍住仰光的时候,无意中车转进去的,他们倚在楼窗那里看,站在斜坡上看。我的脊梁是寒的,第一次撞上赤裸裸的贫穷,贫穷爬在危楼上的那些脸上!天底下的贫穷大多一个模样,那是什么也没有,只有穷,只有穷。只是当穷与富在我的眼球瞬间替换时,却觉得大凡天下的人,可都是圆颅方趾,但生活在穷寒或富贵两端上的人,差异却显得如此极端而摄魂。

    这次,伊洛瓦底江边的小茅屋,再次地让我陷入这样感受。也许是我刚刚经过曼德勒城里的繁华来到这里的缘故,城里所有的银行、办公大楼、豪华轿车和大洋房,与这里的破屋残竹相比起来,自然有一种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受。

    不过在这里默默生活的人,虽依附江水生育着自己,但他们并不因此显得自甘潦倒,或许也没有走向城市摆脱贫困的心愿。他们只是随河水的起落改变着生活方式。河水还没涨到岸边时,他们下田插秧。妇女则在门前的地上坐着抓蝨子,编茅草,制土陶,擦木粉,晒衣服。雨季来临时,河水涨到岸边,有些茅屋要迁移,有的茅屋淹没水里,男子们便要在河水不高的地方重新建屋……于是在这里,我只看见贫寒。

    伊洛瓦底江边,城市的边缘,这些房屋细微得无法让人想起那是一个家。可我还相信,贫寒虽被繁华所遗忘,但贫寒赋予人生命的韧性。

    茅屋里的生活,仍继续延续。

 




写于二〇一三年一月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四日星期二《伊江云草》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