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农庄里的大光灯歌舞——追忆兴隆侨文化(卓叶)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3-03-29 14:17:42 共14794人阅读
文章导读

集体农庄里的大光灯歌舞

——追忆兴隆侨文化(卓叶)


1952年9月至1955年12月是兴隆华侨集体农庄时期。马来亚、越南、泰国、印尼、柬埔寨、缅甸等难侨归侨们热情洋溢,能歌擅舞。白天忙于艰苦的香茅、花生、水稻、油棕、咖啡、椰子、番薯、橡胶等经济作物的垦殖,周末晚上,兴隆广场、北区、合口、沙田等单位职工们常常欢聚在大光灯(煤油汽灯)下唱歌跳舞,展现一派集体农庄欣欣向荣的欢乐景象。

我们常唱的歌曲大多是从马来亚新山、巴生英帝集中营牢房里囚徒们放风时集体大合唱的抗日抗英、囚歌和歌颂共产党,歌唱新中国等革命歌曲。此外,还有回国后刚学会的抗美援朝新歌曲。我们拍着手用南洋国语(普通话)高声歌唱《国际歌》、《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起我们的歌来》、《你是灯塔》、《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爱我的马来亚》、《我站在铁窗边》、《团结就是力量》、《五星红旗》(歌唱祖国)、《解放区的天》、《嘿啦啦》、《斯大林和毛泽东》、《我是一个兵》、《我的祖国》……跳的舞蹈比较简单,有“两只老虎”、“找朋友”、东南亚竹竿舞等等。

有时,阵雨来了,大光灯熄了,职工们打着手电筒,手拉手,围成圈,唱呀跳呀,雨中兴致更高。农庄工会在兴隆广场大光灯下举办的晚会上,可欣赏到马来亚的“龙迎舞”、“插秧歌”、“放风筝”;泰国“土风舞”;印尼的“哎呀妈妈”、“梭罗河”等多国别具一格的文艺节目。有时还参插口琴、笛子、二胡、吉他、万多铃等乐器的精彩演奏和相声、魔术、杂技表演。路过的军车官兵或周边的岛民们,常常驻足观看,欣赏大光灯歌舞,羡慕集体农庄的文艺生活丰富多彩,赞美难侨归侨们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险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大光灯歌舞中的一些特别节目,比如兴隆中学的竹竿舞等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入著名的纪录片《太阳河畔》。这种独具东南亚风格的大光灯广场文艺节目,因其风格独特,服装奇异,色彩鲜艳,乐器新颖,韵律感人,(外国)象貌独特的新奇特感觉而深受欢迎。故此,能一直延续到兴隆华侨农场(1956.2-2023),包括期间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时期(1969初-1979.9)成立的文工团,直到现在的新马泰、印尼、越南侨友会等艺术团。由于不断融入爱国归侨原创歌曲“春天来到太阳河畔”、非遗树叶(花瓣~金叶笛)吹奏等元素和新崭内容,节目质量突破了不少。

兴隆华侨文艺团队近70年来除了为驻岛部队、兄弟单位、黎苗族人民、新移民演出外,还荣获了省农垦局等单位的优秀节目奖,上了中央电视台,登上了国内外网络,出国为侨胞们演出,为海南的文艺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兴隆华侨集体农庄的大灯光歌舞岁月如流,它谱写了党和政府一百年来在国内外执行统一战线侨务工作的光辉一页。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