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南中的魅力(晨阳)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2-08-31 15:08:27 共2295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南中的魅力

(晨阳)


   一个人的魅力,不取决于其面貌外表,而在于心灵;一间学校的魅力,不取决于其规模、建筑,而在于其校风。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缅甸仰光南中,虽地处仰光市郊的巴罕山岗,办学只17年。如今,距其创办时间也已逾花甲,但其园丁、学子共同创造“南中精神”的魅力,却传颂在缅华的口碑之中……

   作为一名南中的学子,几年来我一直在思索:母校的魅力何在?感到母校之所以让其园丁、学子们爱戴、传颂,是与母校园丁们辛勤的执教、学子们“朴实、团结、爱国”的校风分不开的。

1962年我在南中初中毕业,转读外文班至回国。在母校的课堂里,老师们倡导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硬灌。老师之间还互相听课讲评。教过我语文课的老师:黄重远、王毅诚、曹国杰。他们既是学校领导又兼课,可谓身先士卒。尤其是黄重远副校长,穿着补丁的裤子上课,生活简朴,教学严谨,要求严格,批改作业认真仔细,令学子们叹服。教过我代数的老师:朱铁峰,他讲课不用看书或教案,解一元二次方程式或二元二次方程式,他都能把方程式的运算娴熟地在黑板上写出来,教学技巧炉火纯青,至今仍记忆犹新。还有音乐老师:杨双溪;化学老师:粟福祥;缅文老师:陈细成、吴钦貌基、粟秀玉等等。他(她)们都为南中学子们在德、智、体育的全面发展,辛勤地耕耘再耕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南中良好的校风并非一时形成的。入南中的学生有三种:寄宿生、走读生、半工半读生。无论是哪一种学生,在学校一律平等。学校实行经济困难者“免费生”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照顾了许多贫穷华侨子女也能到南中读书,这一举措得到全缅华社会的普遍认同与赞誉。家父执教南中时,曾因反对取消“免费生”制度而与校长叫板,历史证明,父亲坚持的原则是对的。南中对寄宿生的学习生活管理是严格的,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安排早、晚自习,有老师辅导。走读生有校车接送,半工半读生“劳有所得”。学校倡导学生争当“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好生。举办校运会、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的比赛,乒乓球校队还有人入选缅甸国家队的。篮球“南中红”、“南中篮”男女队在缅华社会赫赫有名。南中高中毕业的学子,任教于缅甸各地华侨学校比比皆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劳动,或大扫除,或拿锄头铲草等等。“劳动创造世界”,有了劳动,使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少爷小姐得以脱胎换骨,从而形成爱劳动、朴素、团结的群体。值得一提的是,杨一川老师就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

人从娘胎哇哇落地,父母即取名,名字或为长辈对子女的期望;或为对某事件的纪念等等。南中学子从初一入学组成班级起,都命有一“班名”。南中的班名,都与祖国的建设脉搏息息相关,如:洪流、跃进、火箭……等等。我读外文班时,取“红岩”班名,恰有《红岩》小说,我利用暑假,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小说,小说中的主人翁江姐、华子良等英雄事迹深深启发着我,使我有了人生真谛的明确追求。“班名”凝聚了班级同学的团结,也表达了班级同学追求进步的决心。每班还制作了一面以“班名”的旗,每当举行学校运动会时,各班举着班旗,按高低班排序,穿着统一的运动服,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比埃格劳”运动场,非凡的气派还真与“奥林比克”媲美。南中的团结,由此可见。

南中园丁们的辛勤耕耘,学子们的孜孜不倦追求,17年构成了南中“朴实、团结、爱国”的情操,或说是“南中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宣扬和纪念。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