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异国科普缘(下)

编辑:缅华文化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1-05-22 00:18:31 共2359人阅读
文章导读 我的异国科普缘(下)

 

我的异国科普缘(下)

——忆仰光童年趣事

杨民政

生物篇

    我的母亲是一位非常勤劳的家庭妇女。我家的卫生间上方的水泥平台上种了很多花卉,有金橘、大力菊、海棠、凤仙花等等,经过她的辛勤栽培,鲜花常年不败。

    花卉上经常会有一些害虫,也有益虫,它们都成了我研究的对象。《少年昆虫学家》是我观察昆虫的工具书,我“研究”最透彻的是蝴蝶,详细地观察了它一生的变态过程。

蝶蛹   破蛹   凤尾蝶

    蝴蝶的幼虫最喜欢嚼食柑橘科植物的叶子,我家的那棵橘树就成了“招蜂引蝶”的场所。我将带有淡黄色蝴蝶卵的橘叶摘下,放进铁制饼干盒内,过不了几天,黑色的小蛱蝶幼虫就破壳而出,它出世不久就大口大口地啃食叶缘。随着每一次蜕皮,幼虫都要猛长一次个头,长大后就变成粉绿夹黑斑纹的毛毛虫。一旦你靠近它,一对鲜红触角就会从头上猛然冲出,并喷发出一股十分难闻的臭气,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这便是它防御天敌的本能呀!我天天到屋顶采摘几片鲜嫩橘叶喂养它,天天给它清理粪便,就像养蚕一般。当它长到1吋半左右时,便渐渐地停止了进食,变得懒洋洋的,然后爬上饼干盒内壁,吐出丝将头部牵着往外斜靠,尾部则紧贴内壁。几天后虫体慢慢变硬,然后变成锐角朝下的三角锥形的蝶蛹。轻触蛹体尾部它会微微摆动,我常以此办法证明它仍然活着。蝶蛹从粉绿渐渐变深时,蝴蝶即将破蛹而出。我观察了成虫出壳的整个过程,蛹的头部最先出现裂痕,并渐渐张开,黑色的头部和触须先出现,挪动着折成“之”字型的长脚引体向上,身体继续将裂缝撑大,直至脱离蛹体。刚刚脱壳的蝴蝶翅膀是湿的且缩卷在一起,它只好停在盒底稍作休息,等到翅膀伸展开来之后,就竖在背上一开一合地缓缓扇动,这加快了凉干翅膀的速度,同时也为远走高飞做好体能锻炼。哦!我惊奇地发现它还是一只异常美丽的凤尾蝶呀!就在一眨眼的瞬间,它突然飞离了饼干盒,在房间内巡视了一圈后,终于飞向窗外,遨游在蓝天白云中渐渐飞远了。

    母亲每天忙完家务之后,主要的时间是用来养热带鱼。我长大后听说,母亲养鱼的初衷还是为了我呢,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花花绿绿的观赏鱼,母亲为了让我开心,就养了一些热带鱼,养着养着就再也停不下来。从此以后,越养越有经验,越养越多了;有神仙鱼、斗鱼、剑鱼、红、黑摩利、孔雀鱼、斑马鱼、金鱼等等。

    我家最大的鱼缸是母亲亲手做的水泥鱼池,为了便于观赏,外侧的水泥墙还镶了一块玻璃。还有硬木支架做的玻璃鱼缸,也有纯玻璃的,这样大大小小共有5、6个鱼缸。不同的观赏鱼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与生俱来“脾气”。神仙鱼一天到晚悠哉游哉,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雄性斗鱼则生性暴烈,你不惹它,它却要惹你,遇到同类雄鱼便要斗得你死我活!如果用一面镜子放到鱼缸边,雄性斗鱼也会跟自己的影像一决雌雄。孔雀鱼和斑马鱼个头娇小玲珑,活泼机灵,常常成群结队迅速游动……。

  孔雀鱼  斑马鱼  神仙鱼

    某些观赏鱼的“预产期”行为十分有趣。神仙鱼“夫妇”生性儒雅,体形扁平,银灰色体表带有黑色纵向条纹。“临盆”时,它们将“产房”打扫干净。其实“产房”就是一块稍平的石板,母亲常用去掉木框的青石板(缅甸小孩练字用)碎片或是万年青叶片,将其底部固定后斜靠在鱼缸内。生产时,雌神仙鱼将卵从下而上产在斜坡平面上,一粒紧挨着一粒,一行行排列得很整齐,雄神仙鱼伴随雌神仙鱼,步调一致进行“助产”并贴在鱼卵上排精。生产完毕之后,“夫唱妇随”共同“孵卵”,仍然至下而上,用鱼鳍翅扇动鱼卵促其孵化。大概2-3天左右,小鱼儿先后破壳而出,却因体力不支而纷纷落到缸底,它们的“父母”会用嘴将它们一只只刁起,含在嘴里,然后游到高处再一起将它们吐出。小鱼儿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游得更欢畅了。游到精疲力竭后,又渐渐沉入缸底或附着在水草上,“父母”将再次用嘴刁起含着再吐出,反反复复直到小鱼儿练就游泳本领。在这个过程中,最好不要去惊动神仙鱼,以免它受到惊吓后可能会将小鱼吞食而演绎一场悲剧!

   斗鱼

    缅甸雄斗鱼一般都呈紫里透红的色彩,背鳍腹鳍尾鳍都很宽大,发怒时能将三鳍张至最大。产期临近时,“夫妇”俩会在有水草的水面上找一角落,雄鱼吐出许多小气泡在水面上筑巢,而斗鱼涎液粘度大,气泡始终不会破裂。雄斗鱼示爱方式直截了当,猛烈的追逐和蛮横的触碰是常用伎俩。“临盆”时,雌鱼被征服之后,雄鱼会将身体卷曲成“n”形抱住雌鱼鼓胀的腹部,随着一阵强烈弯曲、发力,喷出雾状的液体,同时,雌鱼腹中的鱼卵纷纷落下并受精。随后,雄斗鱼急忙沉到鱼缸底寻找鱼卵用嘴刁起,把鱼卵吐在气泡巢下方并将它们固定住,鱼卵全部归巢后由雄鱼守护。由于水面上温度较高,小泡泡仿佛是一层又柔软又暖和的温床,鱼“宝宝”很快就孵化出来了,而且很快就能自主游动。因为斗鱼生性好斗,所以要及早给小鱼“断奶”并与“父母”隔开。

    红、黑摩利为卵胎生,易养易繁殖。雌鱼腹部膨大后,应将雄鱼隔离开,鱼卵直接在雌鱼腹内孵化,小鱼生出后即可游动吃食。

    吴埃是仰光颇有名气的内科医生,是我父亲的好友。中国驻缅使馆向他赠与了好多金鱼,而他将部分名贵金鱼转送给了我们。这些金鱼个个肥头大眼、色彩斑斓、雍容华贵、憨态可掬。也许是这些“唐山客”不适应仰光的高温气候,养了一段时间后,便个个闹起“水土不服”而日渐消瘦,鳞片失去原来的光泽,颜色不再艳丽。

无线电篇

    缅甸经济并不发达,当时仰光也就一两个中波广播电台,由于后来政府实行军事管制,私人商用电台也就销声匿迹了。航空班次奇少,也就没有必要建立太多的雷达站进行航道管制。缅甸工业更是落后,只有在点灯节时才会出现用电高峰。如果电台停止了广播,整个缅甸就如同被屏蔽了似的一般寂静。由于没有了繁杂的电磁波辐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缅甸的上空一片沉寂。

    60年代的无线电爱好者大都是从矿石收音机开始做起的,我也不例外。用闪锌矿自制检波器,接上天、地线和高阻抗耳机,就是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了。因为当时仰光多半时间只有一个中波电台在工作,不用调谐器,也不会受干扰,所以很容易制作。为了获取更大的音量,我找来一只如同现在的CD唱片直径般大的透明塑料圆筒,用很粗(约1mm直径)的裸铜线,以间绕法制作了一只调谐线圈,以音量大小来确定其抽头处,结果音量大增。让我感到神奇的是,我曾用这个装置,换成锗二极管做检波,以装衣物的铁箱子当天线,用手抓着地线处,在清晨时分仰光电台尚未广播之前,曾多次收听到云南省的电台广播,尽管不大稳定。

    22条街上段街尾是当年仰光的电子集市,有不少无线电零件在摆地摊上卖,我和弟弟常光顾那儿。我们买来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等,制作成功了以矿石收音机为基础,带音频放大的无电源收音机。当夜深人静时,它竟可以带动大纸盆喇叭,而且音质还真不错呢!仰光电台每天晚间都是英语节目,常播放外国古典音乐和交响乐曲,我们常在入睡前收听交响曲,因为完全不耗电,一直听至节目播放结束,在冥朦之中伴随着乐曲跌宕起伏,直至入睡,这对我们日后音乐素养的提高,起到了作用。

    随着我们的制作技术不断的进步,我和弟弟又装了一台来复式收音机,使用了磁棒之后,完全摆脱了外接天 线,由4节电池供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收音机了,从扬声器中听到电台的播音时,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后来我将它作为贵重物品送给了姐夫,算作是结婚礼物吧。

    在业余条件下,要按照书上的要求选配零件,在60年代中旬还是有相当难度,所以我在缅甸期间未能了结安装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心愿。

化学篇

    我父亲对医药、养生保健具有丰富知识,家里备有不少药品,也有一些常用化学品或试剂。这给我做化学试验提供了不少便利,也增加了我不少的生活乐趣。自从上了初中化学课,我对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化学试验很感兴趣,常常有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回家后搜遍药柜,发现家里竟然还深藏着一些从课文中学到的化学药品,心里不免有些技痒难忍。我就因地制宜,想方法做了几个试验。

    我从厨房找来食用小苏打,这是母亲用来烹调或清洗厨具时用的;再从药柜中翻出柠檬酸,用一只空汽水瓶,将柠檬酸和糖水混合溶液倒入空瓶内至八分满;放入少量小苏打后,即可看到糖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为防止万一发生爆炸,我迅速用软木塞塞紧,将瓶子放入水池中摇晃。等到瓶内化学反应结束后,打开塞子即可饮用了。有一次我们自制汽水的秘密被大姐撞见了,她死活都不让我们喝,怕我们中毒!其实我们已经做过好多回,享用了好几个炎炎夏日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仰光华侨拥有电冰箱的家庭十分稀罕,一般用冰罐来存放冰块。18条街下段街头有一家印度人经营的冰店离我家不远,大块冰砖间用谷壳做填充物以防冰块相粘,同时还起到保温作用。家里所需冰块常由我去那儿买,印度人用长铁钎将大冰砖凿成很规则的小块冰砖,然后用草绳将冰块绑牢,我就赶紧提着回家了。回家后用菜刀把冰块斩成更小的冰块后,放入圆柱形冰罐中存储,需要用时再将它们取出。

    电冰箱是如今家庭的必需品,做冰棒实在是易如反掌。但在没有电冰箱的条件下,制作冰棒却没那么容易!我曾用一只比冰罐真空内胆略小的铜钵,内装调制好了的甜牛奶,将盐撒在冰罐内的冰块上,冰遇到了盐就会融化,温度逐渐下降至零度以下。将铜钵放入冰罐内,导热良好的铜钵外壁与冰块融水充分接触,使牛奶温度不断下降。弟妹们心急如焚,急不可待地一次又一次揭开冰罐盖。虽然牛奶冰棒尚未做好,却看到了牛奶中呈辐射状的冰晶纹理。过了好一会,不带棍棒的牛奶冰棒就制作成功了!你一口我一口,大家很快将冰棒吃个精光。浓郁香甜的牛奶冰棒在口中消融,凉意沁入肺腑,顿时暑气全消!其实,在仰光沿街叫卖的“液克馍”(冰激凌)就是用这种方法获得低温的,所不同的是盛冰激凌的圆柱形容器可以转动,以获得快速而均匀的降温效果。

    制造氧气有许多方法。用水草光合作用提取氧气速度太慢,用电解法又太耗电且效率低。家里有一瓶高锰酸钾,我想这可是制氧的好原料呀!没有玻璃试管那就用铝制圆柱形药瓶凑合吧。酒精灯是用墨水瓶加空心磁管穿上粗棉纱做成的。把小玻璃管插入软木塞中,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后塞紧,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突然,“嘭”的一声,发生了爆炸!把母亲吓得说不出话来,好在没有引起火灾,我也没有伤着。事后我分析,因为铝“试管”太薄,高锰酸钾产生大量氧气,温升过快,导致铝皮和软木塞燃烧,氧气助长了火的威力,就发生了猛烈爆炸,将“试管”炸个粉碎!

    此次意外教育了我,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应该更加努力扎实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练好科技基本功。从此以后我做事更加认真细致,考虑问题更加严谨,还逐步养成了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体会,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信念,引导着我继续完成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的科技制作。

感恩篇

    我们弟兄俩动手能力的养成,得益于学校早期的素质教育。“仰光华侨小学”开设的手工课,是培育少年儿童动手能力的课堂,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我们学校的手工课低年级时男女生一起上,做些初级手工,如剪纸、贴画、纸造型等简单工艺。但到了高年级时,男女生分开上,女生学习女红——刺绣,男生做木质玩具。我们到汽油润滑油店购买废旧包装箱板材,以这些质优的三夹板做材料。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一份零部件图稿,我们用复写纸将图稿复制到三夹板上,然后用细齿手工锯将零件一一锯开,用细砂纸打磨平整光亮之后,就按照总装图所示,用小铁钉和快干胶将零件一件件拼接钉牢组合成部件,最后进行总装配。记得我曾经做过可以摇摆的小木马,轮子可转动的小吉普车,还有一些加以外力推动轮子后可联动其它部件的玩具等等。

    锯板材是手工课的基本功,不仅需要掌握锯路和图稿线条吻合,且锯条与板材应尽可能地保持垂直 而不歪斜,这些都是我们10岁左右小毛孩需要掌握的功夫呀!若不是这样,玩具肯定装配不好。拼装时也得动一番脑筋,先后安装顺序也是一门学问,否则得拆了重新装配。我的手工作品都没经过大人指导,完全由自己独立完成,而且还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家长的夸奖。

    我到“南中”上了中学以后,虽然没有手工课了,但老师们的出色才艺和技能表现,成了我模仿的榜样和心中的偶像。比如,杨一川老师的仿宋体等美术字娴熟的书写技能,许天福老师的绘画天才、陈细成老师的笛子制作……这些虽非他们的本行,但都挺有专业水平!还有粟福祥老师化学试验课上的演绎,陈先施老师送给我的英文天文图册,以及曾冠英老师所经营的“华侨书店”的各种科普读物等等,都让我受益匪浅。学校开展的各种课外文体活动,多姿多彩;课余劳动,种菜、养鸭,为我们提供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所有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大有裨益。

初中部   高中部

巨浪甲班初中毕业照

    虽然我不是寄宿生,但有时会被班主任许天福老师留校暂住几天,负责誊写班级的歌曲集;高中毕业离开了学校后,仍然被杨一川老师“抓差”到“书记公会”用黑体字书写标语;参加伊江合唱团后,我参与了部分歌谱和《伊江简讯》的誊写工作,排练厅的大幅对联和黑板报也是由我书写的。

    当时仰光缅华教育环境风气很好。不搞应试教育,没有恶性竞争,教师队伍惟才是用,没有惟学历而不论能力现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各种成长环境,学生要读死书都没机会;注重让学生手、脑并用,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各种应对能力大大提高。我们许多侨生虽然年纪不大,就只身飘洋过海,并能自立于国内外的各种环境当中,就是最好的例证。被缅甸当局收归国有前的缅华学校的素质教育是成功的!

后记

 

厂宣队创作的歌剧——《紫曲河畔》,背景是我绘制的景灯天幕

(右一扮演阿妈的同事后来成了我太太)

    我回国时正值文革动乱时期,可我的求知欲望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各方面的能力也在逐渐提高。我随“四个面向”分配到有七、八千职工的九江国棉一厂,闲暇时吹奏的竹笛声引来了有关领导,把我调进了厂文艺宣传队。刚到队里舞台景灯没人会搞,而我所具备的光学知识,竟然使我无师自通,很快掌握了其中的技巧,独立设计绘制了天幕幻灯景片。每场演出的天幕景,常常让观众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和美的享受。我还参与了跑云灯、雨灯、水灯、光芒灯等舞台活动灯具的设计制作;还自制舞台微音器、混响器、无线话筒等。在宣传队里我身兼乐队、舞美、电工和音响;演出时穿梭于灯池、乐池、配电盘、扩音室,台上台下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在厂宣传科期间,我负责厂报的誊刻和出版,仍不断追求版面的完美效果。我利用誊写钢板和各种规格钢锉和大小形态各异的誊写笔,自创出具有不同明暗层次,不同浓淡对比效果的图案和美术字誊写刻印方法。这些工作虽然又苦又累,但每每取得进步时,心里感受到的愉悦却难于言表!

 

用钢板和锉刀誊刻的厂报及其插图

担任厂里图片展总体设计,并绘制展板

70年代末自制黑白电视机

    文革期间,物质匮乏。条件虽差,但我还是装配成功一台超外差式半导体收音机以及各种无线电小制作。成家时文革刚结束,在儿子出生那年,我克服了材料和技术上的各种困难,因地制宜自制出不少小零部件,最终成功装配了一台9吋黑白电视机。晚上,许多邻居和朋友汇聚到我家里,收看电视台正在热播的文革前的老影片,把家里折腾得简直像个电影院了。80年代初,我参加首届全国天文知识竞赛,并获二等奖。我从事教育工作之后,自制了不少物理教具、电教仪器,其中显微投影仪获江西省青年小发明三等奖。我绘制初中语文《看云识天气》教学幻灯片一套,获奖后由江西省教委向全省出版发行。我自制高保真音响,在发烧圈中小有名气。80年代末我应聘调入厦门,来到一家台资企业,刚上班就接受了总经理下达的制作“全波、半波整流器印刷电路板测试仪”的任务,我自行设计制作取得成功后,随即被提拔为品管部副经理。我在厦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事管理工作8年后,调入致公党厦门市委会机关工作,头一回做的调研课题《厦门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现状及对策》即获得统战系统优秀调研文章一等奖;并作为当年的政协提案,得到了市长的批示,增加了厦门市科普经费的投入。2000年我被评为福建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我拍摄关于太阳风暴的科普短片,获厦门电视台“DV看社会”新闻大奖赛二等奖……。

    我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创造发明事迹,也始终将它们看作仅是些“雕虫小技”而已。而今,我已年逾半百,但却依然保持一颗好奇心,对自然奥秘探索的动力未减,爱好依然广泛,兴趣依然多多,退休之后从未闲着,好像总有干不完的事情。我将永远保持童真的心态,充实地度过每一天。追求科学,信奉科学精神,此生足矣!


(2005年6月20日初稿,2010年6月修订)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2 条评论

雅泉 12年前 回复TA

童年时求知的欲望,与兄长一起试验制作各种有趣的玩意历历在目,还有不少童年趣事,一幕又一幕浮现在眼前……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