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掉的记忆——忆父亲黄重远(黄幼幼 黄乾)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人物 发布于2018-06-07 06:51:31 共3069人阅读
文章导读 抹不掉的记忆——忆父亲黄重远(黄幼幼 黄乾)

黄重远

幼幼 黄乾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十年多了,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翻开爸爸的遗物,从他的自传中我们看到他的经历,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也记载父亲为理想奋斗的过程。

父亲在家乡是个贫苦的小伙计,1925年去到缅甸被介绍到《觉民日报》当排字工人,正是这样的工作环境使他了解了许多国内大事。从“五卅”惨案……到孙中山先生逝世,这些大事无一不刺激着父亲的思想。《觉民日报》总编辑许苏魂常给父亲讲一些革命道理。这样,父亲有了忧国忧民的思想。特别是孙中山先生的逝世,一代伟人的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使父亲这个农村出来的青年激发出要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爱国”二字烙进他的脑海里。

此时有位署名汤道耕在《仰光日报》发表时政评论,加深父亲对当时政局形势的了解。后来父亲才知道汤道耕就是艾芜,刚到报社工作。从此他和父亲及黄绰卿很快成为好友。他们三人每晩在燕子湖畔散步,无所不谈,有时谈到深夜,父亲开始接触政治。故父亲称这个时期为“马路大学”时期。在艾芜伯伯的指导下,父亲带头组织了“印刷工会”和“工学互助社”,组织报馆的工人们为保护自己的权益作斗争。

1930年父亲离开报馆到勃生教书。一年后又到竖榜“兴亚学校”,这一年国内发生“9•18”事变,十九路军淞泸抗日等大事,更激起了父亲的爱国热情,他把课余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抗日的宣传。组织“反日救国会”,组织抵制日货检查队等,还参加募捐慰劳十九路军。父亲工作非常努力,凡是爱国集会必参加,为不同省籍的侨胞当翻译(当时普通话未通行),当会议记录员,印宣传品、写标语、到码头检查日货、处罚奸商⋯⋯马不停蹄地日夜操劳。为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父亲还帮助推销由艾芜、林环岛等创办的“新华日报”。1935年参加进步文艺团体“椰风社”,并在其周刋上发表了很多长篇通讯和翻译朝鲜作品《樱花盛开的时节》这篇反日小说,父亲用了“褰裳”的笔名,还和黄绰卿一起建立“书报流通处”,专门订购上海出版的进步书刋,开展送书报上门服务。

父亲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主要是组织“筹赈会”,筹募“救国公债”,“救国捐款”,尤其是组织青年深入到缅甸各大小城镇抵制日货,宣讲演剧、印发传单。

1940年父亲与黄绰卿、黄俊生等办起“缅京日报”(后改为“侨商数”)。编辑部的三位主要人员是国内的进步文化人士疏散到缅甸的刘惠之、毕朔望和任孝逵。父亲任发行人。报纸的宗旨是抗日,缅甸华侨战工队的成立宣言就刊登在"侨商报”上。

为了扩大侨胞的爱国教育事业,父亲联合“民革”的黄俊生、朱彦雄创建“新侨公学”,父亲任校长,不受薪。一年后虽不再担任校长,但仍为“新侨公学”的筹募经费继续工作。

1952年以后又组织了以个体劳动者、小商小贩为主体的“缅华工商协进会”,后来成为缅华四大侨团之一。“业余公学”是缅甸最大的夜校。父亲白天除了搞别的工作外还担任“业余公学”的校政,“业余公学”后来与“华侨小学”合资建成一座三层楼的大厦,白天是“华侨小学”上课,晚上是“业余公学”上课。此大厦的蓝图原由“华小”的校长杨章熹策划,杨伯伯回国后由父亲于1954年具体落实建成,凝结着父亲的好多心血。父亲为了缅华的爱国教育事业从来不计报酬,所以族亲黄龙恩说他“别人革命是赚钱,你革命是赚个喇叭筒”。

1950年8月,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父亲担任“缅甸南洋中学”副校长,这是一所由一批民主、进步的志士仁人共建于1948年6月的学校,在校生由初期的不足三百人发展到后来的一千多人,学校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来进行教育。后期又遵循祖国提出的.“三好”、“五爱”的教育方针,精心致力培养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参加缅甸政府教育部主持的九年级会考录取率达90%以上,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录取率达70%,教学质量誉满全缅。学校的篮球队为缅甸国家队输送了七八名队员,为首届亚运会输送了一名跳高运动员。更重要的是为缅华社会培养了一批批既有中文水平,又有英、缅文水平的学生和有专长有才干的各方面人才,为缅甸华侨在侨居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年十一月在党组织的关怀下,父亲带领我们全家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此时,父亲一边积极学习,以便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一边等待安排工作,希望后半生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一等就是十多年。因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像父亲这样有着“复杂”的“海外关系”的归侨人士,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1969年4月,️父亲被点名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被当作里通外国的“特务”、“特嫌”分子,遭到工作组、工宣队的轮番逼、供、信达数月之久。父亲坚信自己的清白和对党的忠诚,绝不低头。但连续几个月的精神折磨,恶性地刺激着他的心脏,父亲病倒了。工作组虽派人四处调查父亲“特嫌”的“证据”,却一无所获,看父亲身体情况不妙,才把父亲“放”了。

文革结束后,父亲得以恢复名誉,安排工作,先后担任民政局侨务处副处长,第三届省侨联副主席,直到1985年12月离职休养。

父亲得以安排工作期间,正逢党中央拨乱反正,侨务工作重新得到重视,文革中造成的寃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侨务政策逐渐落实时期。作为归侨中的侨务工作者,父亲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侨服务的精神,将心比心,亲力亲为,认真负责地参与做了大量落实侨务政策工作;如寻找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散落在云南各地的南侨机工和他们的家属,并为受冤曲的平反;为曾在缅甸参加过爱国教育事业或其他爱国工作的归侨提供证明;为生活困难的归侨旧同事和侨友提供力所能及的资助……等等。父亲的工作获得了广大归侨、侨眷的肯定和赞誉。

父亲关心群众,乐于助人,无论谁遇到困难求助于他,他都会亳不犹豫地尽自已所能去帮助。同时,父亲又是一位严于励己、廉洁奉公的人,他为华侨、归侨办事所用笔墨纸张、邮费等都自己掏腰包,从不计较。1978年国家经济开始好转,几年中连续三次给干部、职工按百分比晋级加工资,父亲虽为领导,却连让了三次,直到第四次全体员工调资时父亲才加了工资。

父亲奋斗了一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产,但他的无私精神,他的正派刚气,他的为人却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放心吧,父亲!我们会记住您的教导,学习您的精神,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坚强地走下去!我们永远怀念您父亲!

(作者黄幼幼、黄乾为黄重远老师的长女和次女)

 
0
0

Comment list 共有 2 条评论

缅华网网友 6 years ago 回复TA

小编:此文作者是黄校长的女儿黄幼幼和黄乾。不知因何现在黄乾错为“黄干”。请纠正。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