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华网特约评论员亨凯:回顾缅中经贸的2018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9-01-15 17:05:19 共1120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华网特约评论员亨凯:回顾缅中经贸的2018

回顾缅中经贸的2018

亨凯(缅华网特约评论员

    “一个个生活之流,汇集成河,成为历史的大江大海。……在时代和历史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在2018到2019的时间门槛上为澎湃新闻社写下了这段献词。张教授在回顾这对中国而言饱满、超重的2018年的同时也指出了即便一个平凡的个人在家国大事中也都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这让我联想到缅甸的实际国家领袖杜昂山素季的“名言”:即便你不关心政治,政治也会关心你。这也是事实。30年前,一场缅甸政治的大变动,使一个文艺女青年就这样卷入了残酷而漫长的抗争政治漩涡之中,并最终将其塑造为缅甸民主的象征与希望。两段话反映的是一体的两面。个人虽然渺小,政治或许遥远,但我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并且总是互相影响

    缅甸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一带一路没有缅甸的参与也是不完整的。缅中关系既是国家“大事”,也是渗透到缅甸人民日常生活的“小事”。回顾2018的缅中经贸关系的发展,我们可以在“患难之中见真情”,胞波的情谊终被理解,但在似锦前程中也有些磕磕绊绊。缅甸已决心拥抱一带一路,但双方是否已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机遇、变化与挑战。我们需要对2018年进行苛刻的检验,才有信心继续携手前行。

迎接一带一路的准备

    民生是国之根本。缅甸经济在巩发党政府各种开放政策下曾出现了“大跃进”,然而随着民盟政府上台,缅甸经济开始出现滞缓。在民盟执政的前两年,即2016年至2018年初,缅甸各个阶层都在抱怨经济难做。这一方面是由于民盟早期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民族和解和修宪等之上,而忽略了经济发展有关,另一方面是民盟也尝试着规范化国内外的投资环节以及进行税收改革,在客观层面上对国内外经济投资造成了影响。此外,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同样影响到了作为全球化一份子的缅甸

    为了加快与国际间的合作,早于2017年11月24日,缅甸就新成立了国际合作部,分担了外交部工作中的区域合作事务。而2018年,缅甸政府进一步加强了经济投资方面的工作。首先于6月16日,任原联邦安全顾问和联邦政府办公室部长吴当吞为新一任的缅甸投资委员会主席。吴当吞上任后首个外访行程就是参加了6月28日的香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回缅后即鼓励由前驻华大使和国内企业家组成的一带一路发展协会。5个月后,11月19日,吴当吞又获任命兼任新成立的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长之职。根据介绍,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的工作范围为,开展与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孟加拉湾多领域技术经济合作倡议(BIMSTEC)等的区域经贸合作事务。分担了商务部和计划与财政部的部分工作。2018年12月8日,缅甸成立“一带一路“实施指导委员会,国务资政杜昂山素季亲任委员会主席,第一副总统吴敏绥为副主席。内政部长、边务部长、国务资政部长、宗教与文化部长、内比都委员会主席等任委员。委员会的秘书工作由外交部常务秘书担任。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缅甸的最大投资国和贸易伙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缅甸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那么在上述一系列的机构重组后,缅甸在一带一路合作上取得了那些成绩呢?首先,9月9日,中缅正式签署了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中缅经济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2017年11月19日访问缅甸时提出了建设“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议,将中国云南经由缅甸中部的曼德勒,向南连接仰光,向西连接皎漂经济特区。11月8日,中缅也正式签署了皎漂经济特区深水港项目建设框架协议。皎漂经济特区深水港项目是中缅经济走廊的标志性项目。进入2019后,中缅铁路缅甸段已正式启动勘测,缅甸商务部也开始面向企业征集建设中缅边境经济区投资意向书

    即便在“债务陷阱”的阴谋论舆论中,一带一路的意义终被缅甸认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对缅甸的支持,是协助缅甸重新认识缅中关系及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原因。也正因此,缅中关系需要提防被误读为“趁火打劫”的经济侵略主义。

边贸问题难免“改革阵痛”

    2018-2019财年是缅甸首次使用新制定起止时间的财年,在2018年10月与11月,即新财年的首两个月,缅甸外资对缅投资共34个,投资额4.65亿美元,而截至12月中旬,缅甸贸易额达67.88亿美元,同比增加了4.65亿美元。缅甸经济出现了复苏的现象。

    不过,虽然一带一路项目在顺利推进,但在2018年底,缅中边境贸易却不断出现问题。由于中方的配额限制远远无法满足缅甸粮食/农产品的出口需求,因此缅中边贸中的缅甸粮食/农产品出口一直是以走私为主。然而,自10月左右中方开始严厉打击缅甸的粮食/农产品走私,导致缅甸方农产品(玉米为主)价格大跌、囤积如山,对缅甸农民和商人造成巨大的影响。玉米事件还未过去,由于中方在边境口岸推行出入境管理新规(开展指纹信息采集)造成过关时间冗长,以及中缅双方对金三角非法口岸的临时关闭等,10多天内,缅甸瓜农和商人们就遭受了上百万美元的巨大损失。甚至引发了一西瓜商,在蒙育瓦市免费发放50吨西瓜的抗议行动。

    在中方边民互惠的政策下,缅甸瓜果享有不受配额限制和免关税的出口优惠。缅甸各地的瓜果首先运到木姐105码水果交易中心售出后,再运到畹町的中心卸货。根据缅甸媒体报道,缅甸向中国出口的瓜果种类达25种,但中国允许合法进口水果为8种。缅甸瓜果出口中国每年可达1.4亿美元。缅甸出口中国的瓜果中,以西瓜、香瓜、芒果为主,同时也有菠萝和枣等其他水果的出口。缅甸的西瓜、香瓜和芒果90%都出口中国。在缅中边境口岸,缅甸西瓜每日出口量达4000吨左右,香瓜每日出口量为1500吨左右,芒果每日出口量在500吨左右。

    根据木姐当地的水果商人的介绍,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对水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愿意出大钱买好瓜。据称,缅甸香瓜曾卖出17000人民币/吨的高价,芒果也曾卖出10000人民币/吨的好价。不过,当地商人也承认,缅甸瓜果大多数未能达到中方要求的好质量。而德宏有关方面也曾解释,缅甸商人常常抱怨瓜果运输到当地后,被中方商人“杀价”的情况,实际上这是由于缅甸瓜果在运输途中造成损坏而不得已的行为。由于缅甸境内的运输路况较差,如仰光至木姐的路程不论如何都需要2天2夜的时间,是中国境内运输时间的2至4倍。由于时间和颠簸,导致瓜果运输至当地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而缅方也指出,金三角口岸的关闭,使一辆瓜果车的运输成本至少增加了10万缅币。因此,德宏方面呼吁缅中应加快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来改善缅中边贸路况,保障和促进双方在边贸瓜果交易中的利益

    1月10日,关闭了约两周的金三角口岸已恢复通行。中方也在加速通关方面做了相应的措施。虽然商人们此前的损失无法获得任何赔偿和补助,缅中边境的瓜果贸易终于再次回复正常。

    从“玉米危机”到“西瓜之殇”,连串的边贸事件实际上反映了缅中边贸的症结。缅中边贸是缅甸边贸中最主要的边贸通道,但因各种客观原因,缅中边贸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传统”。而随着缅中根据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缅中边境经济特区的建设,缅中边贸将不断地“规范化”。这些规范化的改革,将会无可避免地迎来“改革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双方都能在规范化的未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因此,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可能地在规范化改革中减少损害。从这两次事件来看,双方都未能预见将随之而来的影响,而进行预防措施,不仅对商人特别是缅甸商人造成了直接的巨大的损失,也损害了中方在缅的形象。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需要接地气的基层实践,方能“五通”顺畅。

    2019年已开了个好头。新的一年,总会有新的作为。也许路上依然偶尔会有风,只要双方能怀揣着真挚的诚意,也必能春风化雨,拨云见日。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