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光盛:“密松事件”以来的中缅关系 - 联合早报网

编辑:卢光盛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5-10-30 13:05:10 共2284人阅读
文章导读 卢光盛:“密松事件”以来的中缅关系 - 联合早报网

 

卢光盛:“密松事件”以来的中缅关系 - 联合早报网

卢光盛

    2011年9月30日,缅甸总统登盛突然宣布在其任期内暂时搁置密松大坝项目(以下简称“密松事件”)。密松大坝项目原计划总投资36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在缅投资的最大项目,该项目被叫停,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切和舆论一片哗然。密松事件对中国在缅投资甚至中缅双边关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时至今日,事件过去了四年之久,密松事件一直没有解决,成为了中缅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如鲠在喉”的因素。2015年11月8日,缅甸即将举行新的大选,有可能会对中国在缅投资甚至整个中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个时期,有必要对密松事件进行更为理性的回顾,并客观认识中缅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密松事件仍难以在近期内解决

    过去几年来,中缅两国就密松事件问题开展了很多磋商和协调,包括缅甸总统、总统特使以及其他各种级别的中缅会谈,密松事件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议题。在这个过程中,重启密松电站建设是中国方面最大的愿望,但缅方始终对此予以回避,导致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2015年5月21日,中缅电力合作委员会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报道说会议期间双方就密松大坝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讨论。中国电力投资公司(CPI)的一位公共事务部副主任对媒体表示,“之前缅甸官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成立两国政府间协商机制之后,对密松下一步的处理进行了协商,应该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前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现在看来,显然这个“说法”只是一种愿望而已,在面临大选这个敏感的时期,缅甸政府既不能也不会有明确的说法。反而令中国方面担心的是,缅甸国内可能会有人或组织借机生事,借着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借口来指责中国投资,从而转移舆论视线并捞取政治好处。

    密松事件已避免了最糟糕局面

    虽然电站没有复工,但两国已经有意识地低调处理这一事件,成功地避免了密松事件绑架整个双边关系的糟糕局面,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按照中国国内的一种观点,缅方在2010年走向民主化转型之后,不顾中国过去对缅甸的政治和经济支持,“背信弃义”拿中国项目开刀,其目的是拉拢民意同时“取宠西方”。还有一个猜测认为,2009年密松电站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时,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场见证,有着非同一般的政治意义,缅甸方面以“违背人民意愿”为由搁置这一项目,“太不给中国面子”,“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因此,密松事件这不啻于是缅甸给中国“扇了一扇耳光”,中国一定要给予足够强硬的回应,“以儆效尤”——中国担心它在缅甸投资的其他项目受到类似的冲击,特别是中缅油气管道。在过去的几年中,每当中国在缅投资的大项目受到冲击时,尤其是2015年3月缅甸的炮弹飞进中国境内的时候,中国方面可以想象地出现了对缅强硬的声音。

    另一方面,缅甸方面有一些组织和个人认为,密松事件是缅甸民主转型的“标志性成果”,称“决不能向强大的北方邻居退让”。面对中国方面的压力,缅甸有一些人声称要号召发起全国募捐,用来赔偿中国电力投资公司密松电站承建商的损失,同时通过媒体宣传、游行示威等方式抗议中国的一些投资,试图将后者描绘成“破坏环境、缺乏社会责任和不透明”的投资者。他们的这些努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导致的后果是包括莱比塘铜矿在内的其他中国投资项目受到冲击,中国投资者、普通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在缅甸的形象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显然,任由这种情况恶化下去对中缅两国都是十分有害的。庆幸的是,两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大致经历了一个情绪激动到僵持局面,并有可能进入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到目前,缅方虽然没有在密松重启问题上松口,但也明确表示过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包括总统登盛、“全国民主联盟”主席翁山淑枝在内的朝野领导人,都在不同场合表示过,缅甸欢迎中国在缅甸的投资,中国是缅甸重要的邻居和伙伴,缅甸并没有疏离甚至对抗中国的想法。中国方面在“维护中国在缅投资合法权益”的基调上,也并没有对缅甸做出过度的反应和施加过多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密松事件以及相关的一系列事件,在缅甸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背景下发生有着其必然性,中缅难以恢复到过去缅甸军政府统治下的“特殊关系”,未来将是一个正常的国家间关系,维持“近而不亲,好而不热”的基本格局,缅甸也不太可能成为“遏制中国”的棋子。

    在这个基本认识基础上,包括密松大坝在内的投资项目以及其他合作过程中的争议,都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冷静的态度去面对。中缅双方应该就事论事地,而不是意气用事地商讨解决的办法,缅方对中国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或做出其他合适安排,中方对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做出改进。从这个角度说,中缅两国避免了密松事件的最坏结果,并给未来双边关系的良性发展,奠定了一个虽然代价不菲但其影响深远的新基础。

    中国对缅投资有了新的变化

    根据统计,2011年中国对缅投资82.7亿美元。之后,中国对缅投资急剧下降,2012年为46.4亿美元,2013年为4.1亿美元,2014年为3.1亿美元(列当年外国对缅投资的第五位)。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密松大坝被搁置之后,中国对缅投资出现断崖式下降”的结论。

    不过,上述结论只是硬币的一面。根据笔者这几年来的调研和研究发现,过去几年来中国对缅的投资正在发生变化。一是中国对缅投资虽然增速下降,但始终还是保持着缅甸第一大投资来源国的位置。截至2014年底,中国累计对缅协议投资金额146.7亿美元,占缅甸累计利用外资总额的27.7%,中国是缅甸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尽管西方国家对缅投资有所增加,但其总量仍远远不及中国在缅投资总量。

二是,中国对缅投资出现的投资方式、投资领域等方面的一些新变化。与国企投资者的观望为主的策略不同,过去几年来中国一些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却在缅甸市场表现活跃。2015年2月份笔者在缅甸调研时发现,中兴通讯、华为等中国企业在缅甸市场上,并没有明显受到密松事件或缅甸转型所带来的冲击,这些年以来一直在缅甸开展业务并保持年均20%至30%的业绩增长率。2014年,华为在缅甸手机市场上占有约超过60%的市场份额,成为缅甸第一大手机品牌。

    还有报道称,华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2014年华为在缅甸总计营业收入达到约5亿美元。更有意思的是,一些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了降低敏感度,还选择到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注册之后再“曲线投资”缅甸,进入房地产、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建筑、旅游等多个领域。不过这方面数据无从统计,也没有统计进中国对缅投资的总额里面,这说明本文前述的中国对缅投资数据是被低估了的。2014年11月的时候,曾有报道说新加坡成为了缅甸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这个说法可能有水分,不过估计这里面也有中国借道新加坡投资缅甸的金额。

    三是,一些中国投资者已经接受了之前的教训,并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来加以改进。比如说,投资向缅甸政府所引导的行业倾斜,改变过去集中在资源、能源类投资的做法,开始向缅政府欢迎的加工制造业、基础设施、通信、酒店业、金融服务等行业领域进行投资。其他的措施还包括提高项目透明度,提高环境保护标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本地化经营水平,吸纳当地劳动力并提高劳工标准等。

    显然,这些积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密松事件带来的教训,有利于未来中国对缅投资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也将对中缅双边关系带来更多的希望。

    作者是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访问研究员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2 条评论

缅华网网友 8年前 回复TA

瞎扯淡,对缅甸一分也不能投资,大煞笔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