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欧美“阴性清零”?真把Omicron当感冒了?

编辑:凤凰网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22-01-15 12:09:49 共1315人阅读
文章导读 核心提要:1.本轮天津疫情没有发生之前担心的市内扩散,并且尚未检出向北京、河北扩散。有网友在问,病毒体现的危害性已经大幅下降,既然大部分人都已接种疫苗为何还要坚持严防死守模式?……

来源:凤凰网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核心提要:

1.本轮天津疫情没有发生之前担心的市内扩散,并且尚未检出向北京、河北扩散。有网友在问,病毒体现的危害性已经大幅下降,既然大部分人都已接种疫苗为何还要坚持严防死守模式?

2.量化的Omicron毒性报告指出:尽管其杀伤力已经大幅降低,但它的高传染性、免疫逃避仍令人担忧。此外,高感染率已经压倒了医疗系统。假设Omicron的住院率是Delta的1/4,但传播能力只要超过Delta的5倍,那么住院人数还是会增加。因此,实施预防战略仍然很重要。

3.目前在欧美国家,民众已普遍将新冠当成了流感、重感冒,甚至普通感冒。根据统计模型测算,美国接下来一个月的感染人数,很可能与该国过去两年的感染总数相当;另外,WHO专家也表示,按目前传播速度,欧洲一半以上的人口将在未来2个月内感染Omicron。

4.现在欧美感染率太高,在医院爆棚、在岗坚守的医护人员也已经疲惫不堪的同时,10%~20%的医护人员因为感染生病而需要休假,医院根本无法全员运转。此外,Omicron的高度传染性,对包括食品供应,旅行和教育在内的社会几乎所有方面产生影响。

5.流感是衡量呼吸道传染病对社会公卫影响的基本标尺。如果单从临床角度,Omicron对个体的致病率、危害程度已经大幅低于流感。但是,新冠病毒的传播太猛烈,医疗系统仍然无法承受Omicron。我们还需要更多国家地区的数据比对,才能科学展望新冠的综合危害性。

1

Omicron冲击下的天津与安阳

截至1月12日14时,天津本轮疫情共报告阳性感染者137例,其中确诊病例76例(轻型50例,普通型26例),无症感染者17例,其它44例待分类。

地域分布为津南区130例,西青区3例,河西区3例,滨海新区1例。其余13个区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之前担心的市内扩散,以及向北京、河北扩散尚未检出。

天津本地的137例感染者中,除5例为全民筛查中发现外,其他感染者均为指示病例的密接者,以及封控区/管控区内人员,且传播关系基本清晰。

天津第一轮全民核酸筛查历时3天,从9日至11日共采样近1300万人。12日启动第二轮。

但一名来自河南安阳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大一学生朱某,12月27日晚上打车前往天津津南医院做核酸检测后,打车前往天津火车站候车。

12月28日凌晨乘坐T368次火车从天津返回安阳汤阴县古贤镇大朱庄家中。

直到1月8日,他回家后曾接触的表哥,作为从郑州返回滑县的人员,接受核酸检测检出阳性,才发现这条感染链。

这时并发现其父母、姐姐均已感染。经基因测序,发现与天津Omicron疫情同源,这才发现,原来天津疫情至少12月27日晚上就已经在津南区传播!

安阳的感染集中在汤阴县天津大学生的村庄,以及姐姐(高三教师)授课的育才中学。

疾控人员全面分析了在10天范围内可能造成的风险。经过连续三天的筛查,从病例情况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划定的密接和风险范围内。

但为了保险起见,常住人口近550万人的安阳,和紧邻的156万鹤壁市都进行了全民核酸检测。

天津接到河南的通报后,重点对中德大学的在校教职工、学生和服务人员,以及家庭同住人员共1.2万人、学校环境样本127份开展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安阳的朱同学,很有可能是在27日晚上离校后感染的。其轨迹包括津南医院、出租车、天津火车站等。所以,他在做核酸检测时被感染的概率较大。

按照安排,天津大多数高校已于元旦前放假,大部分学生已离校返乡。

截至12日上午9时,天津市统计出教育系统师生员工自12月23日以来离津总数345295人,其中,学生337212人,教职工8083人。

离津学生在属地进行核酸检测329382人,占比97.7%;离津教职工在属地进行核酸检测7984人,占比98.8%。

还有7929名离津师生员工未做核酸检测,其中90.6%的人已被属地防控部门安排居家隔离,其余745人正在等待核酸检测。

12日7时,大连甘井子区2名8日从天津津南区返回的大学生检出阳性。

在上一篇就专门提到。在辛庄和咸水沽之间,是海河高教园。

这里有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两所985高校的新校区;以及10余所职业院校,设计办学规模20万人。

从目前的检测结果来看,万幸的是Omicron病毒未传入大学,未造成群体感染和大规模异地扩散。

河南在迎战安阳Omicron疫情的同时,还在应战郑州和禹州的Delta疫情。

目前已经公布基因测序结果,郑州和禹州的Delta疫情同源,与西安无关,但病毒来源仍不明。

自1月3日至1月11日,禹州已完成八轮全民核酸检测。13日,将启动第九轮。

自1月4日至1月11日,郑州共开展了四轮全市域(近1200万人),另附加两轮市区(725万人)核酸检测。每次都是6个小时内完成,创造了6小时1200万人的检测记录。

2

欧美即将群体免疫?

疫情至今已经两年,面对越来越多、此起彼伏、没完没了的境外输入疫情,许多人产生了疲惫、烦躁、厌倦的心理。

一有疫情就必须迅速反复全民核酸检测、全城封控、社会停摆,受到冲击和影响的城市和人群也越来越多。

而随着Delta,Omicron毒株的高度传染性,动态清零将会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

有的城市,已经是三次、甚至五次经历了疫情。经济遭到打击,而疫情结束遥遥无期,很多人的预期和信心也受到侵蚀。

很多网友在问,既然大部分人都已接种疫苗,既然现在表现的重症率只有1%,既然绝大部分感染者都是无症状者,病毒体现的危害性已经大幅下降,为何还要坚持严防死守模式?

两年了,人的心理烦躁是正常的,盼望生活彻底回归正常的念头更是正常的。

对此,需要有事实分析与逻辑支撑。而绝不应是完全不过脑,脱口而出的大棒打压——“那样的念头有都不要有”。

相反,现在在欧美国家,民众已经普遍将新冠当成了流感、重感冒,甚至普通感冒了。

在海外华人圈,之前的段子是——朋友圈没人确诊,就是根本没朋友。

最新的段子是——国内忙着阳性清零,欧美忙着阴性清零。

其实也不是段子,世卫组织WHO欧洲区主任Hans Kluge就表示:按照目前的传播速度,欧洲一半以上的人口将在未来2个月内感染Omicron。

现在,许多海外媒体、公众乃至专家,都在说Omicron是“大号流感”,是“上帝送来的免费疫苗”,甚至是更加乐观的“欧美即将实现群体免疫”(这句话两年来我们听了很多次了)。

国内的一些媒体、自媒体也在开始引用这样的说法。总之,是一派乐观,甚至喜气洋洋的画面。

从上周末开始,网络上更是广泛流传一份据称是著名的麻省总医院(哈佛一附院)传染病主任Edward Ryan博士对新冠疫情的乐观判断。

“除非你免疫功能低下或85岁以上,否则没有必要害怕”

“Omicron将是最后一场战争,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3月情况将会变好。春末夏初将开始恢复正常!”

经查,Edward Ryan的确是麻省总医院的传染病主任。不过1月10日,麻省总医院发布声明回应:

“这些信息显然反映了一个人在听了麻省总医院全球传染病主任Edward Ryan博士的讲座后所做的个人笔记。这些笔记缺乏背景、细节和细微差别。”

是这样的吗?还是再一次摊开真实一点的数据统计吧!

3

第一份量化的Omicron毒性报告——死亡率很低

1月11日,第一份量化的毒性报告发表。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卫学院的几名专家,对美国最大的连锁医疗机构凯撒医疗集团,2021年12月在南加州地区的新冠确诊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这是全球首份大规模Omicron致病性对比报告,包括了5.2万例Omicron感染者和1.7万例非Omicron(基本就是Delta)感染者。

凯撒医疗集团(KPSC)集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于一体,在南加州地区为470万会员(占人口1/5)提供服务。

由于覆盖面够广,KPSC会员在年龄、种族/族裔构成和社区特征方面,与当地的总体社会人口概况非常相似。

在12月份,有88576例接诊患者进行了新冠检测,其中69279例确诊阳性(78.2%)。

同时通过特异位点核酸试剂盒,区分出52297名Omicron感染者、16982名非Omicron感染者。另外,对经特异核酸快速区分的两类患者做了进一步抽样验证。

经全基因组测序确认,抽样的382例Omicron感染者均确认感染Omicron株,1095例非Omicron感染者中有1092例是感染Delta株。

因此,这7万名感染者组的真实世界数据置信度、区分度都较高。统计数据对比结论是:

因新冠症状而住院率——Delta1.3%,Omicron 0.35%,只有Delta的约1/4。

最终Delta死亡14人,粗死亡率千分之0.8;

Omicron死亡1人,粗死亡率低于5万分之一,大约是Delta的1/40。

的确,Omicron的杀伤力已经大幅降低。

感染住院率3.5‰(千分之3.5)?粗死亡率低于5万分之一?这不是比流感还弱吗?

另外,KPSC还对绝大多数感染者进行了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

但是很遗憾,这份报告没有统计400多位住院患者的疫苗接种、年龄和基础病情况。

这其实才是更关键的数据。据一般性的报道,在美国医院的重病患者中,有80%~90%都是没有接种过疫苗的。

值得注意的是,分日期的统计数据显示,南加州12月份这轮疫情的显著特征,是Delta感染(上图灰色)规模继续保持稳定。

而在此基础上,12月中开始Omicron感染(上图红色)出现,并随即在12月下旬的短短10天内暴增。

检出的Omicron感染者,以20-60岁的中青年为主。

即便如此,研究人员仍在报告最后写到:

虽然Omicron变异株的疾病严重程度降低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发现,但Omicron变异株的高传染性,以及对疫苗接种和先前感染的免疫逃避仍令人担忧。

即使Omicron变异株的严重程度较低。但社区中的高感染率已经压倒了医疗系统,并可能转化为高的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

因此,实施预防战略,包括疫苗接种、戴口罩和适当的感染缓解战略,对于遏制传播、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减轻卫生系统的负担仍然很重要。

为什么?

4

现实中的美国疫情——第四轮“海啸”

因为周一(1月10日),美国报告了新增134万例新冠病例。随着全美各地的新增病例飙升,住院人数也打破了一年前的纪录。

这本来就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假设Omicron的住院率是Delta的1/4,但传播能力只要超过Delta的5倍,那么住院人数还是会增加。

在2021年1月11日,美国新增确诊报告创下高点——25.2万人。然而,在时隔一年的2022年的1月11日,美国报告了新增134万例新冠病例。

当然,相对真实的数据大家都认为应该是400万人以上,更不要说大量存在的无症状感染者了。

而同样在2022年1月11日,美国已有13.6万人因新冠病毒住院,继续接近2021年1月14日14.2万人的峰值。

美国因新冠住院人数上一次超过10万,是在2021年9月11日(疫情第三波)。

到11月初,住院治疗的总人数降至约4.5万人。但此后稳步上升,并在进入2022年后激增,在元旦重回10万人。

现在,美国新冠住院人数每天都在增加4000人。另外,ICU占用已超2.2万,也在接近去年1月2.8万的峰值。

至于单日死亡人数,1月7日已创下了2600人,是2021年1月28日4400人顶峰的60%。

但显然也快了(死亡有两周滞后),目前在纽约、波士顿和芝加哥,新冠死亡数量已经超过2021年同期的峰值。

现在关键数据(感染/重症/死亡)仍在快速爬升。

在2020年的疫情第一波,以及2020-2021年的冬季两个死亡高峰,美国普遍的情形就是裹尸袋和冰柜车都不够用,火化要排队一个半月。

现在,美国媒体已经不再播发裹尸袋和冰尸车爆满的画面,但义乌的裹尸袋订单已经剧增。在义乌指数里,谁都没办法撒谎。

华盛顿大学卫生统计研究所(IHME)进行了模型预测:

从2022年1月和2月两个月,美国可能会出现1.4亿的(名义/显性)感染者。高峰期将出现在1月下旬,每天新增感染峰值可达280万。

这个数字意味着,接下来一个月的名义感染人数,就与美国过去两年的名义感染总数相当。

毕竟,欧洲也一样。WHO主任都说了,6~8周内感染一半人口。

3

社会冲击

更重要的是,因为现在欧美感染率太高,在医院爆棚的同时,10%~20%的医护人员因为感染生病而需要休假,医院无法全员运转。

现在医护人员已经疲惫不堪,所有非紧急的手术都要暂停或延后。

美国最顶级医院,也可以说全世界最顶级的医院——梅奥诊所,已经发出了警示信:

“我们心碎了,我们不知所措。

我们的医生、护士和从事卫生保健工作的人正在尽一切努力,在你生病的时候照顾你。

然而,我们每天都看到由于COVID19直接导致的不可避免的疾病和死亡。情况很严重。

我们的急诊科人满为患,我们医院的每张床都有病人。这种大流行病使我们的业务紧张,使我们团队中的许多人士气低落。

车祸、癌症、中风、阑尾炎。现在,一个不祥的问题迫在眉睫:你是否能够从当地的医院获得护理而不被拖延?今天,这是不确定的。

在2021年底——这个致命的大流行病开始以来几乎整整两年的时间里,这怎么会发生?”

随着医院迎来住院人数新高,再加上医护人员感染造成的人手短缺,美国,也包括像法国、以色列这样的国家,都在要求无症状和轻症的感染医护人员继续工作,办法就是派他们去治疗已经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以毒攻毒”。

然而,有时候医护人员带病坚持上岗,却发现手术室还是用不了——因为电工请病假了。

同时,也开始看到Omicron的高度传染性,对社会的几乎所有其他方面产生影响:

食品供应(农业、超市、长途货车),旅行(航空、火车、公共汽车)和教育(教师、校车)。

先是因为各大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和其他员工生病,导致圣诞新年假日期间取消2.7万架次航班,占总数的8%。最严重的一天,一个机场的1/3员工请病假。

然后是教师学生感染太多,许多学校都推迟开学,或者继续上网课。还有一些学校,这是因为缺少校车司机而被迫停课。

如今工厂、杂货店和港口这种现象比比皆是,美国的消费供应链再次遭遇考验。

Omicron引发的这轮疫情迅速扫荡美国各地,虽然单体致命性、重症率大幅降低,但由于传播太猛,还是造成了新一轮的社会冲击。

6

Omicron VS 流感

为什么会这样?这时候,就得再度拿起流感这标尺吧。

在2020年1月,新冠疫情最初爆发一片混乱的时候,本人疫情解析系列的起始文章,用了两篇半的篇幅,来讨论流感。

因为,流感是是衡量呼吸道传染病对社会公卫影响的基本标尺。

美国是对流感管理相对最完善的国家。参照CDC的相关数据,在冬季最坏的一周,可以容忍的风险峰值是3.5万例住院病人和3000例死亡。

而目前新冠(Omicron + Delta)在美国带来的住院(近14万)和周死亡人数(超1.1万人),还仍然是这个阈值的4倍,因此还没有达到可以对疫情放任不管的程度。

如果单从临床角度,Omicron对个体的致病率、危害程度已经大幅低于流感了(实际上,Delta就已经低于流感了)。

但是,问题在于,新冠病毒的传播太猛烈。

一般认为,流感的基本传染数R0大约1.5,而新冠病毒原始毒株为2.8。

但是Delta毒株已经公认R0>5,Omicron显然比Delta更高。

重症率×感染人群=住院需求。

Omicron虽然重症率大约是流感的1/4,但单位时间内感染人群可以是流感的10倍,造成的住院人数依然是季节性流感的2~4倍以上。

因此,在指数级传播下,医疗系统能勉强承受住流感,仍然无法承受Omicron。

至于全球都翘首以盼的——新冠的综合危害性,究竟何时能够降到流感“基准线”?各国究竟何时真正实现“群体免疫”?

上一篇就说过了,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这需要更多国家地区的数据比对,需要更广阔的的国际视野,才能科学展望。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