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南亚东南亚次区域发展--——专访云南省政府参事任佳研究员

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章类型:缅华人物 发布于2018-08-01 10:53:38 共2343人阅读
文章导读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南亚东南亚次区域发展--——专访云南省政府参事任佳研究员

所属学科:国际关系 关键词:南亚东南亚次区域发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构建命运共同体

网络配图

记者:请您谈谈南亚东南亚次区域建设情况,如何推动这两个次区域建设?

任佳:次区域合作是若干国家接壤地区之间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开展的较长时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合作范围十分广泛,通常包括贸易、投资、旅游、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毗邻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南亚东南亚这两个次区域建设提出的时间比较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两个国际次区域合作机制与倡议,一个是面向东南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另一个是面向南亚的“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这两个次区域合作的概念和倡议都是中国和周边国家共同提出的。次区域国家共同的命运使各国意识到,只有合作才是发展的出路。

面向东南亚和太平洋的次区域,现在可以很好地依托两个经济走廊来推动。一个是“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一个是“中缅经济走廊”,可以说经济走廊建设是一个具体化的行动。现在的进展比较好,比如说“澜湄合作机制”,这个机制其实是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一个具体行动。“澜湄合作”已经召开了几次峰会,很多次外长会。具体解决的问题涉及到互联互通、水资源的管理治理、能源合作、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很好的具体行动。另外一个面向南亚和印度洋的次区域,我们可以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我觉得,走廊的建设就是次区域合作概念的具体化,如果我们只谈次区域合作,但是我们又没有“抓手”,那么合作就会落空。

如何推动方面,要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推动次区域合作与发展。要注重走廊沿线国家的规划与设想,以及他们民众的意愿,注重民心问题。他们的民众在具体项目上往往会担心,这样的项目是不是对他们自己受益,还是地方官员受益。沿线民众比较关心是否能让他们共享到走廊所带来的好处。具体的举措有这样一些:

一是要合作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合作发展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地区互联互通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两个次区域在互联互通上,虽然都有一些进展,如中缅、印缅都在加强陆上通道的提升改造,应该说公路、铁路、水路硬件上的联通指日可待。但是,需要有软件上物流人流的便利化,例如双边多边运输协定、过境贸易协定、人员的出入境等,都需要提前谈判协商。走廊的建设不仅是硬件方面的“通”,还需要软件方面的“通”。政策和制度层面,也要协同推进。

二是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我们要推进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发展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等。加大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三是要通过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如中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马钦州—关丹两国双园产业园区或多国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农业产业、工业、信息产业等专业化园区、商贸园区等,在多国结合部形成产业聚集地,向各国和世界不同地区辐射。

四是要通过开展次区域跨境旅游合作构建跨境旅游合作区。开辟多条旅游线路,开辟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如佛教文化游、世界遗产地游、民族风情游、探险游、乡村生态游、瑜伽文化游等,探索多种合作途径。

五是要增强人文交流,搭建人文沟通平台。在文化、体育、卫生等多个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推动项目落实。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与合作网络。推进我国媒体与周边沿线国家的媒体合作,要把我们的一些想法包括真实的进展告诉周边国家的媒体,同时把周边国家的媒体请进来,看看我们的走廊建设情况,更多地向他们解疑释惑。

总之,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继续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蔡毅强

 

学者简介:任佳,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原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致力于南亚经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对外开放研究,做了大量有关中国与南亚经贸合作、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与开放的现实性和前瞻性研究,在《南亚研究》《中国金融》《财贸经济》《南亚研究季刊》等国内和印度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参与发起组织了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发起组织中国—南亚智库论坛等。提出的一些重要建议引起省部级领导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