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世界的仰光瑞大光塔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甸旅游 发布于2013-05-17 18:49:59 共2416人阅读
文章导读 闻名世界的仰光瑞大光塔

 

闻名世界的仰光瑞大光塔 

序言

    这是在十多年前,陈儒性先生飞往台湾与他家人团圆之前,送留给我做纪念的一篇游记。当时,陈老先生说这是在缅甸独立初期写的游记,但他并没有告诉我这篇游记的作者名字。现在我把这篇供给大家欣赏,可以比较一下和我们现在所写的报道有什么差异                                        (九里香 注)


    仰光瑞大光塔所在地的新固达罗山岗 (SINGU-TARA HILL),是勃固山派的终点。把岗顶铲平作为瑞大光塔的平台,它的长度自北到南约九百英尺,由东到西的宽度是七百英尺;平台的四周筑有五英尺高和二英尺半宽的围墙。平台之下又有台基,与岗下面的台地相隔五十英尺,四周也筑有围墙。

    瑞大光塔有四个门,各有石阶。南门是主要入口处,有一百〇四级。据说原有的阶台比现有的长得多。我们凭遗留下来的寺院与斋亭去考据它的长度,仿佛仍可辨认。东门是四门中最长的,而且是最拥挤的,因它连接的是巴罕的市场。从东门亦可登塔,如果从公路的平台算起,它有一百十八级。北门是共有一百二十八级,沿街旁曾筑有一条铁路,是专供瑞大光塔运输物资之用。在一八五二年,英国侵略缅甸之后,西门竟被封闭,作为禁区。因此另开一道路,通过军火库旁至瑞大光塔的西南隅,当时这个地区被占为英军的防地,直到一九二八年间,英军才迁驻孟加拉洞,瑞大光塔的西门才解禁,并且重新改建,于一九三〇年三月二日开放,而观瞻格外华丽。 

瑞大光塔简史

    话说二千二百年前,两位缅甸商人——达勃沙和巴里加(TAPUSSA AND BHALLIKA),坐船到印度经商,在崇为神物的菩提树的附近遇到佛陀,并获得佛陀头上的八根圣发,迎回他们的故乡奥加拉(OKKALA)安置在龛内供奉。在经典上也有着这样的记载。

    在纪元前五百四十三年间,离加比拉瓦斯都城(CITY OF KAPILAVASTU)不远的伦北尼花园(ROYAL LUMBINI GARDEN)里,伟大的释迦牟尼诞生了,他的母亲是印度素拉族蘇郁达郡王的皇后摩耶夫人,当他长大到十六岁的时候,他的父皇为他建造了三座宫殿,适合三季不同气候的居住,在这儿他享尽了人间最豪华最舒适的生活,达十六年之久。在这期间,他四次乘卸车出游:第一次他碰到一个肮脏又老迈的长者;第二次遇到一个卧病不起的人;第三次见到的是臭气薰天的尸骸,最后一次见到了一位和尚。这四次不同的景象给他心里起了重大的影响。在他二十九岁的那年(佛历九十七年)葛宋月圆日星期二,他骑着一匹心爱的良马和一个公扑到郊外的森林去,独个儿静坐在一棵枝叶参天的菩提树下沉思,把人生的空虚俗念克服了,得道而成佛陀,当晚他得到斯那村(SENNA VILLAGE)的富人之女蘇阁达(SUJATA)敬献的牛乳和饭,并有一个僬子蘇陀耶(SUDDNAYA)给他献上八束干草。他在菩提树下整整苦修四十九天,最后,在他换了第七个修行的地方后,他接受了两个奥加---又称阿悉达那加拉包加拉华缔(ASITANGANAPAUKYANAVATI){即仰光的原名}——的兄弟达勃沙和巴里加所敬献的蜜糖,为了报答这两兄弟的供奉,他赐给他们八根佛发。

 

    神话里又这么说:这两位兄弟——达勃沙和巴里加带了八根佛发从印度乘船返缅。在途中却给魔王阿智达(KING OF JETTA)夺去两根佛发,后来又给那迦王(KING OF NAGAS)劫走了两根,所以带回缅甸时仅剩下四根。佛发抵达缅甸之后,缅人举行一次盛会,前后达七天之久;天帝沙迦(SAKKA)自天宫下凡人间来帮助探找建筑大光塔的地点。终于得到诸神的协助,才选定了现在大光塔的位置。于是,两兄弟把寻得的三样圣物——佛陀的拐杖、水壶和浴衣连同佛发放在一起。当佛发正要埋起之前,奥加拉王亲自把装佛发的龛盒打开检查时,却发现佛发不是四根而是八根,并突然飞升至七棵棕树那样的高度,一时光芒四射,那时哑巴开口说话,聋子能听得见。跛子也会走路,天上突然下了一阵珠宝雨,多至与膝齐。天帝沙迦就以金砖为基建成一座金塔,一座金塔以银、锡、铜、铅、大理石和铁砖堆高建成了有四十四腕尺的塔(每腕尺有从手肘至中指尖的长度,约现在的十八至二十二英寸,共高度是六十六尺。)

    在十四世纪时期,大光塔仍少为人知,一三七二年间,汉达瓦底(白古)王频耶宇出巡大光(仰光古名)并重修大光塔,十五世纪时,又有孟王频耶*摩耶婆、频耶兰、频耶伐流及频耶干等修护,在一四五五——六二年时期,汉达瓦底统治者信修浮皇后予以重修增高,并以与她的体重相等的金叶安贴在塔上,频的兄弟频耶干等也将佛塔增加至三百〇二尺,到了公园一七七四年,阿瓦王孟驳再升高至现在的三百二十英尺的高度。

    构成大金塔不同的部分是{塔基}、{花坛}、{钟座}、{缘钵}、{莲囊}、{蕉球}、{伞塔}、{风车}和{钻球}。它的高度一共有三百二十六英尺,以下是各个部分的尺度:

    塔基——它的周围是一千四百二十尺,高度是二尺三寸。

    花坛——它分作三部,第一部坛有十五尺五寸高,三百二十二尺六寸长;第二部坛高三十八尺五寸,长一百九十九尺二寸;第三部坛是二十五尺十寸高,长则有一百八十四尺。

    钟座——钟座的周围有四百四十三尺长,而钟顶处则是一百九十二尺长,高度是七十尺又四寸。

    缘钵——它的高度有四十尺,顶的周长为九十六尺五寸。

    莲囊——它的高度是三十尺五寸。

    蕉球——它的高度有五十二尺十一寸,中间的腰围是七十三尺十一寸,球顶为二十三尺六寸长,高度是五十二尺十一寸。自一九〇三年以来,一共存放了八千六百八十八块一方尺的金块,每块重量有五缅斤(约合十七磅半重)。

    金塔——伞脚的周围是四十五尺七寸,高为三十三尺,它是由七排层叠着镶金而嵌有钻石的铁技所构成的,上一排的尺度比下一排的小,最低的一排是十四寸半,并悬挂有小铃和神像,全部重十四吨半。

    风车——它的长度是四尺八寸,宽为二尺半,高度十五尺,嵌钻石一千〇九十八枚,钻石的总重量为二百四十印地,另有宝石九十三颗,风车则嵌有各色各样的宝石计有八百八十六颗,螺旋套亦有八百八十六颗。

    钻球——这是一颗嵌了钻石的金球,它的直径有十寸,是按在风车的顶尖处,充作风车的旋轴,这个球一共嵌了四千三百五十颗的钻石,钻石的重量计有二千印地之多,另外还有宝石九十三颗。

金塔巡礼

    西门——,如果我们从宇威查拉路登上大光塔,那么我们就不用登一百六十六级的石阶,好容易才达到大金塔的平台,我们看见五光十色的亭院楼阁,贯连地图绕着大金塔的四周,在大金塔与亭院的建筑隔有一空旷而辽阔的广场,全部铺于花岗石,大约有三百尺宽。这些寺庙里头,布置着辉煌壮丽、举眼是石雕泥塑的佛像和神教故事的壁画,栋梁上的细致精巧的镶嵌工艺,使带着审美眼光的游客会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寺院和寺阁的建筑,都有五层、七层或九层重叠而成的。白花石雕(这些白花石是曼德礼附近的名产)。或铜铸和泥塑的,这些佛像都是盘膝跌坐,这是释氏得道成佛的姿势,头顶着一个大发,那是代表佛祖的佛发。传说在他剃发修道时只剩下两寸长,这一撮永远不长不短,那些站立姿势的佛像是表示他正在说法的姿势,右手常置胸前,虽然也有左手直伸的佛像,但不多见的,至于卧佛像仍是他涅盘时的姿势。

 

    西门曾给英政府封闭近八十年,而在一八五二年被英军攻陷的时候,竟将古老的阶台破坏了,据碑史记载,原日的阶台是正宫皇后-妈姳格里所建,目的是纪念她的才貌。

    这一通道直到英军迁移后两年,即在一九三〇年三月二日才开放,在同年三月六日下午三时许,因举行的佛节而惹起大火,火势空前炽烈。起火的地方是西面阶梯的正院,火势朝北蔓延,一路烧到东门时才被熄灭。此次损失之巨,是无可补偿的,计寺院庭阁三十三座,连同贮藏的精华悉付之一炬。所以现在的西院是重新建造的,有些部分至今还没修好,新的建筑物是欧化的,栋梁的设计与宫殿式相仿髹以金箔。

    北门——我们沿着大金塔脚的广场向北游览,那么在大金塔的西北迈的地方就见到七个神龛,龛里有奇禽异兽各一,缅甸占星学有七星象,分为日、月、金、木、水、土,每支怪兽就代表一星象。再走过一些地方,那里有一座大铜钟,称为{广声钟},这个大家伙是一七七八年雍籍牙王之孙,(雍籍牙王之孙,孟驳王之子)所捐造的,重有一万五千五百五十九缅斤(约合十六吨),高为七尺,口径六尺八寸,身厚一尺,钟上有十二行缅文,大意说{敬瞻大钟的一位君主,愿他驾崩后成佛},英缅战争期间(一八二四~二六年)大钟给英军掠夺,在运往素拉各尼的基地,准备带回印度的途中,船遭倾覆,于是大钟就沉葬江底,直到一九二六年一月才被捞起重新悬于大金塔。

    在大钟靠左的一边,有一大佛像,约三十尺高大,供奉在一座宽敞的寺院里,这地方平常为群众聚会场所。在佛的左边有无数大小不一的佛像,中间有一块{许愿石},放置于一颗大树的前面。在广场上又有一棵菩提树,高约六尺。这是一九四八年一月四日缅甸独立节时刻,印度政府所赠送的纪念树,并在那天由缅甸总统蘇瑞泰亲自栽种的。再走过一些地方,就可见到一座小亭,亭内有一口井,传说原本藏于大金塔内的八根圣发就在这里洗涤,井的临近处,又有一座八角亭,这亭是当时为了储藏大金塔顶上的伞塔而建的,为曼同王所捐献,亭内藏经有六千册。

    靠左的一院,内有站立的佛像一对,状为印度人,分立门旁两边,中央奉有大佛像一尊,并有一条石龙盘桓佛前,另外还有一块花纹错综的大石,据说是佛陀脚迹的模形,是从上缅敏巫县瑞色都佛塔的真迹仿雕出来的。此外,置于四周的许多或坐或立的佛像,其中有八尊站立的是髹金的,其余是木雕或泥塑的。

    东门——东门的一角寺院,内藏有三尊大佛,是大金塔最古老的塔基,这个寺院的传说特别动人,据说缅王奥加拉曾向佛四次祈求赐给遗物,准备存放于塔中留为纪念,后来佛陀让他意愿可偿,不久,由印度朝佛归来的两兄弟就带回八根佛发。佛前有{卜问石},香客每向佛祈祷完了后即将石块抱起,石轻则愿可偿,石重则无望。

    我们又向前走了些地方,前面直立一寺院。里面盘坐佛像一尊。两只眼睛很不相称,一大一小,名叫-申意色光那,他识点锡成金之术。在这寺院的后庭有一座名叫兰多支塔,它的得名由来是佛发刚运到缅甸时,首先塔就建在这里,塔的倡建人是奥加拉王。后在八七六年由毛淡棉人宇孟斗氏重建增高。西北有两座大池,靠左的一个是{洗血}池。传说在纪元一千年时缅甸有一位名叫江西达的大将被特命东征直塘城,攻破后杀人如麻,刀染鲜血,乃洗刀于此池中。

 

    其次,有一座楼亭,内悬有一座笨重的大钟,重量是二万六千斤缅斤[约合四十吨],高八尺半,宽七尺八村,厚一尺,是一八四一年间孟坎王所造。

    东门是正院,原有建筑物是孟坑王后捐建,后来经过数次修护,并在一八六九年时有重建一次,它在一九三一年大火时被毁。院中的神龛里您会看到一尊大佛像。如果稍加注意,您就会发觉它与普通的佛像有异,它的右掌是朝上面放的。寻常的佛像都朝内,院内设有许多募捐箱,箱外写着捐款的用途,为了使捐献的善男信女的虔诚达到捐款的目的,每当把善款投进箱内的时候,侍者就会敲钟磐表示欢迎,并且祈福一番。我们不会健忘的话,这个地方就是英军于一八五二年四月十日进大金塔时首先占领的地方。

    在东门的半路靠左一边竖有砖石三块,纂刻着大金塔奠基的志铭,和求佛发的两位兄弟的史记,这是用巴利文和孟族文记述的,查在一四八五年为孟族土王达摩悉提所立。在东门最高的地方另有一座寺院,是大光塔最华丽的一栋,寺顶有九座镶金的伞塔,在四檐刻有佛祖本生经的故事,内供奉有四尊大佛,寺内的栋梁在几年以前已全部粉彩贴金,金碧辉煌,并有一尊锡佛,铸塑工作甚称精巧。院前的一根旗杆,顶上傲立一只金鸳鸯,缅人称它为{兴达},这是汉达瓦底(白古)王朝的国徽。

    南门——塔的东南角长有一株大菩提树(既榕树),闻系由印度的圣树种子栽植的,为着照料这株树,三十五年前已组织了一个特别管理委员会,专责来管理。

    此外还有许多寺院,其中一栋是镀金的,指定为旅客休息室,设有游客签名册以便游客题字纪念。另有一座凉亭是由华侨崇竺圣会在一八九八年捐建的,内有用玻璃笼罩的佛像二十八尊。亭边建有一栋中国式庙宇(按:萧惠宫),里面的佛像皆是白花石造雕的。

 

    我们一路遊到南门,南门的石阶台顶上有威武的{神狮}(俊貌),高三十尺,守衛两旁,侧边另有两个食人魔的石像,照神话所说,它们正在寻天书和生命的源泉。

    南阶有两柚木柱把阶道排成{中道}和两边的{走廊}。它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但一八五二年间受了些捐坏,后由慈善家修护成为现今的样式。在两旁的楼宇,多数是拜佛塔的人投宿的地方。通过这一系列建筑物就筑有一道濠沟,横跨沟上的小桥,装上活动的铁门,它是英军驻扎时遗留下来的陈迹。沿南门的两廊有许多卖花的店摊,专卖香花蜡烛及装饰物之类的东西。

    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漫步走过这道阶台,不久就到了坡下的一个市场,这时,我们才算结束了大金塔的巡礼。 (完)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