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30年前的缅甸之行(作者:黄舍骄)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历史回眸 发布于2013-12-04 21:17:01 共2972人阅读
文章导读 邓小平30年前的缅甸之行(作者:黄舍骄)

 

邓小平30年前的缅甸之行

作者:黄舍骄 发布日期: 2010-05-14

 

复出后首选访问缅甸

  邓小平1977年7月复出后,外交是他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但是自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来, 国内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领导人忙于国内事务,外交领域显得比较沉寂。邓小平决定亲自出马,首先出访周边国家,开创外交新局面。

  邓小平这次出访,首选的是中国友好邻邦——缅甸。这是因为,上世纪50 年代,中国就和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缅两国山水相连,有着漫长的共同边界,自古以来相互联系十分密切。

  缅甸人民亲切称呼中国人民为“胞波”“端南”,即是这种关系的反映。“胞波”意即同母所生的亲兄弟,“端南”即亲戚。缅甸的主要民族的缅 族,与我国藏族同属藏缅语系。缅甸第二大民族掸族,与我国的傣族同属泰掸语系,彼此间有着相同的传统习惯,例如缅甸与我国云南傣族都有泼水节这样的传统节 日。

  1977年9月,缅甸总统奈温访华,双方商定了邓小平对缅甸的访问。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不久将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的消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意味着他又将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1978年1月26日上午11时15分,邓小平一行25人分乘两架三叉戟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李先念副主席、邓颖超副委员长、黄华外长等领 导人前往机场送行。下午3时,专机飞抵缅甸首都仰光敏加拉洞机场。奈温总统、国务委员会秘书山友将军、总理吴貌貌卡以及缅甸国家和政府的其他重要领导人都 到机场迎接。

  奈温亲赴机场属于礼宾破格,这足以向外界传达这样的信息——奈温本人和缅甸政府对邓小平的敬重,也反映了他对发展缅中关系的期待。

  欢迎仪式结束后,吴貌貌卡总理陪同邓小平乘车前往宾馆。仰光10万群众在10英里长的道路旁夹道欢迎,50个民间乐队兴奋地演奏欢快喜庆的缅甸乐曲。仰光的外交人士指出,这次出来欢迎的群众,是历来欢迎外国贵宾时,人数最多的一次。

与奈温会谈  参观烈士陵园

  翌日上午,邓小平和奈温在总统府举行会谈。韩念龙副外长和缅甸国务委员会秘书山友将军、吴貌貌卡总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副总书记吴当基和吴拉蓬外长等参加了会谈。

  邓小平首先介绍了中国国内情况,还就国际形势同奈温进行了会谈。会谈后,邓小平在吴貌貌卡陪同下,前往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将军墓敬献花圈。

  昂山1915年2月出生在缅北马圭县那藏镇的一个律师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17岁考入仰光大学。1937年,昂山22岁时 当选为全缅学生会主席。同年加入德钦党(“德钦”意为主人)。两年后,他参加了缅甸共产党成立大会,当选为首任总书记。年底,他秘密组建人民革命党,策划 通过武装斗争赶走英国统治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日本入侵缅甸。

  1944年8月,他联合共产党、人民革命党和他领导的国防军,秘密组成以他为主席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领导了缅甸全国抗日武装起义,配合盟军反攻部队消灭了日本占领军。战后,他领导人民进行了反对英国重新统治,实现缅甸完全独立的战争。

  1947年1月,昂山率领自由同盟代表团赴英谈判,在伦敦签定了著名的《昂山—艾德礼协定》,建立缅甸联邦共和国。同年4月,昂山在制宪会 议选举中获胜,出任缅甸临时政府总理。英国方面在玩弄谈判手段的同时,秘密策划了暗杀昂山的严重政治事件。7月19日早晨,昂山正在秘书厅大厦里主持行政 委员会的例会。突然,一群手携冲锋枪的武装分子冲入会议厅,向正在开会的委员们近距离扫射,当场打死了昂山和他的6位战友。那年昂山年仅32岁。

  之后,缅甸政府将其遇害的日子定为缅甸烈士节,还修建烈士陵园,以为纪念。仰光把市区群众集会的主要场所——体育场命名为昂山体育场,把一条重要街道命名为昂山将军路。

  烈士陵园坐落在仰光市中心,陵墓建造在一座不高的平台上面,平台上有一个由许多圆柱支撑的屋顶,死难的7位烈士就在此安息。墓前竖立着7块墓碑,中间最大的一块碑石下安葬着昂山将军,在他两旁,分别安葬昂山的6位战友。

  邓小平走到墓前,向这位缅甸民族英雄深深地三鞠躬,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崇敬之情。

参观大金塔

  大金塔坐落在仰光市北面的登哥德拉高地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古树林木。美丽的茵雅湖滋润着这块宝地。远远望去,大金塔就像倒扣在高地上的一口大钟。到了仰光的人没有不去大金塔的,难怪有人说,不到大金塔,等于没有到仰光。

  周恩来总理曾热情赞扬缅甸的古代文明,说缅甸金碧辉煌的大金塔和中国巍峨壮丽的万里长城,同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同样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

  缅甸是佛教之国,因而首都仰光保存着许多历史建筑——佛塔,其中以大金塔为最。据说,大金塔建于公元前85年,起初塔高只有8.3米,因珍 藏有释迦牟尼的佛发,到11世纪蒲甘王朝时,便成了缅甸的佛教圣地。大金塔经过历代的修缮扩建,越发雄伟壮观。大金塔塔身由砖砌成,外表却贴满金箔,塔顶 有宝伞和钻珠组成。1774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亲临仰光,主持修建工程,把塔身修高到112米,底座周长420多米,又在塔顶上安装了新的金伞。 金伞系由金属所制,重达12.6吨,钻珠镶在一颗金球上,共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数千颗。在阳光下,大金塔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大金塔亦见证了缅甸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与殖民主义斗争的历史。

  缅甸独立后,凡到缅甸访问的外国客人,无不专程瞻仰这处历史古迹,向缅甸人民表示敬意。我国许多领导人亦都来此参观。1954年,周恩来参 观时题词:“愿世界和平,中缅友好!”1977年邓颖超参观大金塔时,大金塔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把管委会珍藏的周总理题词拿出来给邓颖超看。缅甸朋友还在塔 西北角的一座古钟前,向她讲述了一个民间传说,若连续敲这座古钟三下,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邓颖超拿起特制的木棒敲了三下,祝愿中缅人民友谊万古长青, 随后又题词:“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友谊万岁!”并向大金塔捐款3000缅元。

  这次,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来到古钟前,也拿起木棒连敲三下,同样祝愿中缅友谊万古长青。他走到大金塔题词纪念册跟前,欣然命笔:“中缅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陪同访问的缅甸朋友纷纷鼓掌欢迎。

会见山友将军

  27日下午,邓小平会见了缅甸国务委员会秘书山友将军。

  山友于1918年3月3日出生于缅甸南部城市卑谬。青年时代在仰光医学院就读,后到美国利文斯堡参谋学院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投身于缅甸抗日武装。之后,他一直在军界任职。

  1958年,山友担任缅甸西北军区司令。自1963年起,他担任的职务愈益重要,先后出任缅甸国防军副总参谋长(陆军)、缅甸革命委员会委 员、仰光军区司令、财政和税收部长、国民计划部长、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中央组织委员会总书记和报刊出版政策指导委员会主席等职。他在纲领党一大到三大上连 续三次当选总书记,1972年至1974年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1974年,山友出任国务委员会秘书。

  山友曾于1960年到中国参加缅中边界条约的签字仪式。同年,他以缅方顾问身份,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缅中边界联合勘探队第二次队长会议。他会讲中国福建话,这可能与其岳父是缅籍华人有关。

  当时山友虽已届花甲之年,但仍是满头乌发,两道浓浓的剑眉,双目炯炯有神,透出一股军人特有的气质。邓小平就中缅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顺利发展同他进行了交谈,气氛颇为亲切和谐。

  1981年11月奈温辞去总统职务,山友当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和总统。1984年10月,山友来华访问,邓小平会见了他。两位老友相见,重叙旧谊,倍感亲切。

吴貌貌卡赞扬邓小平访问意义特别重要

  27日晚,邓小平出席吴貌貌卡总理举行的盛大国宴。

  吴貌貌卡生于1920年6月,青年时代就读于仰光大学工程学院。1942年至1948年他参加了缅甸军队,曾在敏加拉洞军事学院学习过。就 在这一时期,他参加了反法西斯抵抗运动。1948年至1962年,他在缅甸工兵部队服役,一直晋升到上校。自1962年起,他转入政府部门工作,先后任国 防部工业处处长、工业部副部长、工业和劳工部部长。1977年当选为国务委员会委员和总理。

  国宴在总统府的花园草坪上举行。花园树木上闪烁着色彩缤纷的灯光,和建筑物上悬挂的装饰灯相互辉映,呈现一片喜乐景象。

  宴会结束后,宾主一起观看了缅甸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他们还用汉语演唱了缅甸作曲家创作的《缅中友好之歌》和为陈毅副总理的诗《赠缅甸友人》谱写的歌曲,还表演了中国舞蹈——红绸舞,把现场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

参观访问山道威

  1月28日,邓小平在吴貌貌卡总理、吴格蓬外长和缅甸驻华大使吴敏貌的陪同下,前往缅甸西海岸的山道威访问。

  山道威在缅甸若开邦,背靠若开山脉,向西望去是烟波浩渺的孟加拉湾,海湾畔有一大片婀娜多姿的椰树林。这里阳光充足,气候宜人,是一个天然 的避暑胜地。美丽的沙滩绵延数里,在日照下闪烁眩目。沙滩上,各色贝壳纹彩斑斓,玲珑剔透,令人爱不释手。沙滩缓缓地向海中延伸,行数百米而水不过胸,是 极好的海水浴场。海水清澈透底,乘坐一种以玻璃作底的游船,可以观赏海水下的鱼群。我国领导人来缅甸访问,缅方多安排到山道威来参观游览。因此,山道威是 中缅友好的见证。1961年陈毅副总理曾到这里访问,写下了题为《山道威海浴》的诗篇:“冬日海浴山道威,细如银沙碧波催。孔明灯挂天遥远,宾主夜谈缓缓 归。”

  1963年春,刘少奇和陈毅访缅,奈温偕夫人亲自陪同,在山道威海滩度过了难忘的两天。在那里,双方既举行了会谈,还组织了一场双方领导人 参加的别开生面的足球赛。据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回忆,刘少奇和陈毅这次去山道威,是缅方刻意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躲开各国记者,去那里谈件要紧的事。这事在当时是很保密的。那时缅甸共产党的负责人因为身体不好,长期在中国休养。奈温为稳定国内局势,希望同共产党和解。这事比较敏感,奈温怕在城里有各国记者跟踪,泄露消息,所以特意安排到山道威来。

  周恩来曾九次访缅,其中有两次就是在山道威度过的。特别是1964年周恩来访问非洲10国后来到缅甸进行友好访问。奈温亲自过问中国客人的生活,希望他们不拘外交礼节,尽量放松休息。

  邓小平来到山道威,受到六千多人的热烈欢迎。当天晚上,缅甸西部军区司令、纲领党若开邦党委主席敏贡上校在海滨树林中露天设宴,款待邓小平一行。

  宴会结束后,在海滨的临时舞台上表演了优美的若开邦民间舞蹈和缅甸传统体育项目——踏藤球。

  29日上午,邓小平在海滩上观看了充满若开民族特色的摔跤比赛。运动员在比赛前后,张臂舞蹈,显示自己如雄鹰般健壮,类似我国蒙古族的摔跤比赛。

  傍晚,海滩上燃起了几堆篝火。邓小平在篝火旁饶有兴味地品尝了主人特地烤制的全鹿,同时欣赏缅甸艺术家表演的各族民间舞蹈。此时,当地村民 点燃一种用旧布做成或用纸糊成的大灯笼(类似中国的“孔明灯”)。灯笼点亮后,像气球一样冉冉升空,高悬天际,如颗颗明星,熠熠闪光。

会见华侨代表  宣示侨务政策

  1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会见仰光华侨代表。华侨问题历来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在“文革”不正常的年代里,党的侨务政策遭到肆意破坏。既伤害了爱国华侨,也破坏了华侨与侨居国的关系。

  邓小平告诉大家,现在国内的侨务政策正在逐步恢复,还要重新建立一个侨务工作机构,叫华侨事务领导小组,由大家都很熟悉的廖承志同志负责。

  针对有的东南亚国家担心华侨“忠于祖国而不忠于侨居国”的疑虑,邓小平专门谈了华侨的国籍问题。

  他说,华侨事务的重要政策,是鼓励侨胞自愿加入住在国国籍,这对发展与住在国的关系有好处。但也总有人不愿意加入住在国国籍,愿意保留中国国籍,我们不能强迫。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保护侨胞的正当权益,鼓励华侨与住在国人民搞好关系,这是我国发展与住在国友好关系的重要一环。

  邓小平的讲话,受到仰光华侨代表的热烈欢迎。

  邓小平1978年对缅甸的访问,在中缅关系史上堪称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访问,标志着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将得到全面的改善和发展。其重大意义还在于:为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执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成为周边邻国“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 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作者为原驻卢旺达、刚果(金)大使,外交笔会副会长)

 

文章来源:http://www.sdfao.gov.cn/art/2010/5/14/art_525_1984.html

 



 
0
0

Comment list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