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学经典——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学习《弟子规》(周 佳)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华文教育 发布于2012-02-12 22:50:50 共2148人阅读
文章导读 弘扬国学经典——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学习《弟子规》(周 佳)

 

弘扬国学经典——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学习《弟子规》

作者单位:缅华妇协幼儿园暨汉语班

作者姓名:周 佳

关键词:国学 教育 幼儿

摘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各国文化的时代,我们作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慎重选取培育 幼儿适当的文化知识,从纷繁的文化杂烩中给我们的孩子最好的、最纯的、最精的,而国学正是我们的孩子成才的必备,是我们父母和学前教育工作者给予孩子懂得 感恩、懂得尊重、懂得关心,是最有爱心、期待、价值的丰硕的礼物。学国学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从小就接受五千年的文化熏陶,奠定一生优良 的素质和儒雅人格的基础。

一、 前言

    现在的家庭大多一个孩子,他们得到太多的宠爱,有好吃的食物、有好玩的玩具、有漂亮的衣服。父母努力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上,父母忙着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学英语、学乐器、学画画、学数学等等。但我们却忽略了在孩子学习本领的同时让孩子了解,学习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 化。作为父母或是老师在现如今孩子的身上多少都能看到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对师长没有礼貌、对同伴不能友好相处、自私自利、不能吃亏等等。等孩子再大一些在 媒体的报道中时有对自己的同学对老师对父母大打出手,甚至更恶劣的事件发生,并且这些现象愈演愈烈。这些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 式。这些其实是情感教育匮乏的结果。英、美教育学家的研究证明,情感智能商数比智力商数更为重要,它决定着人们工作、交往、事业的成败和个人的幸福。但是 国内多年以来的应试教育,偏重学科本位,忽视学生情感品质的发展,导致青少年中很多人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贫乏、理想缺乏、价值观错位等等。针对这种不 良倾向,近几年来有识之士重提国学教育,以期矫正和填补现代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因为国学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人性文学,最讲究情感逻辑。用古代蒙 学教材《弟子规》为例,剖析国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深感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它的教育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

二、《弟子规》总述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是本书的大意,古代讲学童,现在讲幼儿应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 慈,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最后如有时间更要努力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这是古人讲从小就应该做到的生活规范。《弟子规》中反复阐释的 “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生活规范体现的主要是情感教育。“入则孝”是感恩教育,“出则悌”是尊重教育,“泛爱众”是关心教育。让我们的孩 子,幼儿从小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这正是我们今天基础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幼儿现状以及实施方法

(一)“入则孝”与感恩教育
    第一让我们从“入则孝”与感恩教育学起。“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一般人总认为孝顺父母是不用学的,但在《弟子规》里却教我们要怎样做,才是一位孝顺孩子应有的表现。 “入 ”是 指在家中要孝顺朝夕相处的亲人。父母叫唤我们要立刻答应,父母让我们去做的事要及时去做,不可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对我们的教导要恭敬的听从,父 母责备我们时要顺从,并承担过失,不可忤逆,让父母伤心。孩子从小不知道,也没有人教他们应该这样去做,他们总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时间 长了就对父母不重视,不会细细去感受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付出,少了感恩的心。一个不会替父母着想的人,他会体谅别人吗?这样的人,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也 没有哪个团体帮助他,必然处处遇到障碍,时时感到痛苦。那么,首先教会幼儿懂得感恩。感恩教育必须结合家庭生活实践,因为情感教育主要是实践问题,是感性 大于理性。因此做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广泛地为幼儿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在开展的亲情教育如“我生病了爸爸妈妈怎样对我”,“爸爸或者妈妈生病了我为他们 做什么?”和利用如父亲节、母亲节、三八节等活动中,产生情感感受,强化爱父母,爱姊妹、爱家庭的信念。教师可在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适时的根据所发生的事 件教育幼儿懂得感恩,或是用故事感化教导幼儿,或是利用角色游戏,教师幼儿一起参与游戏,让幼儿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感恩教育实践的主要舞台不在学校而 是在家庭和社会。因此,要把家庭和社会生活还给幼儿,并给幼儿以具体细节的诱导。这是当前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如用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唤起幼儿的感恩情 结;如为父母做一件家务,自己的事情学会自己做,对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等等。只有从生活细节中培养幼儿感恩心理,才能在其心里播下爱的种子。孝顺和感 恩不是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或是送个礼物就算孝顺。是要遵循《弟子规》里的四条规矩去做的。当然感恩教育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全社会都应该用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幼儿感恩教育创造情境和氛围。

    第二感恩教育的对象只有首先指向父母,才最为切实可行,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是最原始的、本能的情感。如果这种情感被唤醒,那么以后就会把这种情感迁移放大。因此,让孩子感父母之恩,报父母之恩,绝不仅仅是培养一种家庭的美德,更是培养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人格意识。

(二)、“出则悌”与尊重教育
    “兄 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这段是要兄弟间的相处之道,以及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当哥哥姐姐的有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该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就 能快乐,孝便在其中。把身外钱财看轻少计较,兄弟间就不会有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第 一《弟子规》启示我们尊重是主动的行为,不能等别人先来尊重自己,然后才尊重别人。这是强调一种真诚的情感逻辑。打动别人的不是靠身份、地位、金钱、权势 而是靠同类相惜的纯真的感情。我们都要把培养自己移情的能力,推已及人,依靠人人有希望被人尊重这个普遍渴望与需求,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让别人也像自 己一样,是被尊重的需求得以满足。
    第 二《弟子规》讲的“兄道友 弟道恭”对指导幼儿进行友爱教育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现代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学习与兄弟姐妹相处的良好环境。再加上父母都是上班族,幼儿很小 就进入幼儿园,减少了亲自教导幼儿的时间。幼儿在团体生活中自处,很容易发生适应困难,行为偏差的问题。如:个性倔强,比较自私、不知道说话的时机,做事 不负责任,常常和同伴发生争执,不能吃亏,不能遵守团体规范,所以引来行为和心理的困扰。所以用《弟子规》的行为规范来教育幼儿将有利于每个学生的成长和 进步。教师可用一些符合“兄道友弟道恭” 优秀的故事典范来引导幼儿懂得该怎样做;也可坚持开展大带小的活动即:在本班让年龄大的幼儿主动学着照顾年龄小,动手能力弱的幼儿。上下楼梯像老师一样牵 着小的幼儿,玩大型玩具时,照顾动作发展慢的幼儿,学着给年龄小的、动手能力弱的幼儿般小椅子、端饭、穿鞋子等。大的孩子做得好,老师要及时的表扬和强化 这种优良的友爱精神和品质,并鼓励其他的幼儿学习。
    第 三《弟子规》启示我们,尊重的外在形式是文明礼貌,礼貌是文明行为的起码要求。主要是指人们在于他人交往和交际的各种行为处境中应有的品行和礼仪,包括: 程序、方式、容貌、风度等。只有发自真情,文明礼貌才能达到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作用。那么,在幼儿园开展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教育是比较容易的,难 的是坚持。有的幼儿不会向老师问“老师早上好”甚至老师主动向幼儿问好,幼儿都不会像老师问好。得到老师或同伴的帮助不会说“谢谢”,欺负了同伴不会主动 说“对不起”等等,这样的现象常常发生在我们每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当中,怎样让幼儿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其间同样需要家长的配合,父母首先要给幼儿做 出榜样,坚持在孩子面前做到讲文明有礼貌,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老师在每天的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能根据所发生的事件或情景,实施文明礼貌教育。如每天幼儿入 园,见到老师能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幼儿,老师给予表扬,让做不到的幼儿向他们学习。有主动帮助老师做事的幼儿,老师向幼儿说声“谢谢你,你真能干”等。这些 看似小事但我们坚持去做就会受到不同的效果。
    第 四《弟子规》还启示我们,尊重的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生活实践的内容才能凑效。尊重的教育必须生活化,即尊重的教育应结合着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进行。教会幼儿学 着怎样的尊重他人,如幼儿在玩玩具或是阅读图书的时候,自己想玩别人的玩具或看图书时,要先有礼貌的说“我想玩你的玩具或看图书,你能借我玩玩或看看吗? 或是交换我们的玩具或图书好吗?”不能去抢别人的玩具或图书,如果抢了那就是不尊重他人,是不对的;用餐后教会幼儿学会保持安静,让其他没有用完餐的幼儿 有安静的就餐环境;午休时不能讲话,尊重大家的休息时间,不去打搅别人的休息。上课不能随意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别人回答时学会倾听等等。作为教师同样 要尊重幼儿,不能因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而不尊重他们。教师应该认真、仔细地倾听幼儿的谈话,肯定幼儿合理的愿望。通过让幼儿感受到被人尊重的愉悦的感 受,唤起幼儿学会尊重别人的情感。并样成一种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三)、“泛爱众 皆须爱”与关心教育
    第 一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缺乏关心的状态,由此所引发的人间悲剧屡见不鲜。针对这种状态,以《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赢得中国教育工作者尊重的美国著 名教育家诺丁斯教授阐述了她所主张的新教育模式,即积阴德树妖目的是应该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的,就必须由一种概 念来主导学校课程即“关心”。所谓“关心”指孩子应该学会如何关心作为物质和精神结合体得自我,如何关心身边和远在他乡的人,如何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 如何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以及如何关心各种学科知识。未来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会关心别人的人,才能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才能获得更多成功 的机会,也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当前大多数中国家长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独生子女往往受到家人过多的呵护,可是关心别人的机会实在很少, 甚至觉得父母关心自己是应该的,而不会去关心别人,这样下去难以形成照顾别人和照顾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的人际交往、心理发展甚至事业发展都会带来很多不利 的影响!因此,今天教孩子学会关心就成了父母最大的责任。其实,“学会关心”正是国学教育能够与现代教育建立起最紧密联系的基点。
    第 二“泛爱众”的大意是说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爱护不伤害他。学天地一般的博爱,天覆盖着万物,给他们滋润;地承载着万物,让他们生长。品行高的人,名声 自然高;人们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智慧发表言论好说大话的人。学会关心自己。《弟子 规》所强调的关心不仅包括关心他人、社会、还包括关心自己。这里讲的关心自己,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如“行者高,名自高,才者大,望自大”就 是强调关心自己,不仅意味着自己的物质权利,而是意味着关心自己是否拥有良好的自我形象的关注。这正是关心教育的一个显著的诉求。有了这种关心,人就会积 极要求进步,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做到自立自强、充满自信。因此,教育幼儿学会关心自己对于促进其成长进步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第 三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人关心,同样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当人能对所有的人心存爱心、能真诚地关爱别人的时候, 就有了宽广的胸襟、崇高的品质。因此,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教会幼儿学会“关心”。教会幼儿“学会关心”必须贯彻“教之以事”的原则。《弟子规》 讲关心,总是从我们生活中容易犯的错误出发,让我们把关心教育情境化,提示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中,如何关心别人,并给幼儿学会关心的正确的指导和训练。如父母或教师在给予幼儿爱喝关心的同时,也对幼儿提出关心他人的具体要求;培养幼儿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敏感性;当幼儿有了关心行为是马上给予积极强化和肯 定;提醒他们把自己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别人痛苦给予安慰体贴,别人休息不去打扰,别人收拾干净的环境不去弄脏等等。幼儿稍大一些,就让他们学会承担力所能 及的家务和劳动;让幼儿学会照顾父母、体会父母的辛苦。如在父母休息或学习时不吵闹,父母生病会询问父母身体的感受等。要幼儿学会关心,作为父母和教师必 须给幼儿做出榜样,孝顺长辈、关心亲朋、在幼儿面前不议论别人的长短,尽可能地尊重幼儿的同情心,对他们懂事的行为积极强化等。

(四)、实施后短期成果和长远预见
    我曾在我的小班下学期开展了《弟子规》的解读和学习,利用进餐和离园前得时间教幼儿学习和背诵,并要求幼儿回家讲给父母听,以得到家长的配合;同时运用到一日 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仅一个半月的时间,的确收效不少,幼儿的行为有很好的改变。幼儿明显比过去有礼貌了,入园和离园都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和再见,有的幼儿还会向老师鞠躬;幼儿之间互相打闹的现象减少了,即便发生,幼儿学会先告诉老师而不是也出手还击;学会了关心、帮助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能主动、乐意为老师和小朋友做事,如般小椅子、擦桌子、摆碗、帮小朋友穿鞋子等;学会尊重大家,午休时讲话的现象没有了,知道自己睡醒了不能讲话影响大家;会对老师和同伴说 文明礼貌用语。这些让我感到让幼儿从小学习国学《弟子规》是可行的,也是大有收效的,幼儿学的好,做得好,家长高兴,老师高兴,这其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幼儿 本身,幼儿同样会影响父母,老师在解读、教授的过程中同样也得到学习和收益。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就真正的落实和达到了。当然这只是很小范围一个班的学习和 教育,试想我们将学习《弟子规》扩大到一个年级,到一个幼儿园,再扩大到全区、全省、乃至全中国的学前教育当中,那么想必这会是多好的事。幼儿期孩子行为 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的。那是将受益终生的。现在在国外好多发达国家开展了很多的孔子学院,专门学习我们的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即国 学,我有朋友专程到了澳洲的孔子学院参观,学生有年龄小的,也有成年人,中国老师首先教的就是《弟子规》。我们作为中国人就更应该去学习我们的老祖宗留给 我们自己的文化了,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五)、 复兴国学教育
    《弟子规》作为我国国学的经典教材,把培养懂得感恩、懂得尊重人、懂得关心人的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他以五千年的民族生存经验为后盾,以生 活为依托,以爱心为主线,以躬行实践为标准的,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和受教育者良好的情绪和心理品质。国学教育强调感恩、尊重、关心、是把最重要的东西教给 受教育者。所以个人认为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国学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国学启蒙教育研究《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中国矿业大学 张敏
2、幼儿教育与中国古典文学论文材料
3、幼儿教育与“国学”材料
4、《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甘肃省秦安县王甫学区 刘浩辉
5、修身齐家宝典——《弟子规朱家治家格言》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