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 | 缅甸中文教学要往那里去?

编辑:胞波网 文章类型:华文教育 发布于2020-01-09 11:45:24 共2776人阅读
文章导读 视角 | 缅甸中文教学要往那里去?

2019年12月14日,“第五届缅甸汉语教学研讨会开幕式”在福庆学校孔子课堂集思阁会议室隆重举行。缅甸30余家汉语教学机构参加了研讨会。在研讨会的小组讨论会上,大家发言踊跃,积极探讨缅甸的华文教育,汉语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主办方就与会者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回应。以下是问答记录,供参考。

1、如何才能有统一的接地气的中文教材?

答:我们很希望很期待有一套接地气的中文教材。但是要全缅甸‘统一教材’?似乎有一定的技术性困难。原因是我们缅甸国家虽不大,但是华校、中文教学机构的种类,却是多种多样,参差不齐。首先有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之分。缅甸北部多数为滇籍华人聚居地,云南人学汉语大多属于第一语言。缅甸南部多数为闽粤籍华人华裔,由于历史原因,闽粤籍后裔同化程度较大,必须选择第二语言类汉语教材(当然第二语言学习者,还包括主当地人主流社会,那是比较庞大的群体,影响面很大)。第二语言汉语教材当中,有国侨办早年编写出版的《汉语》(小学、初中)教材,本校就是采用这套教材至今。近年来,还有国家汉办出版的第二语言汉语教材,更是多彩多姿,琳琅满目,任人选择。再说第一语言教材,由于历史原因,缅北大部分华校至今采用台湾教材。在曼德勒腊戌等大城市,近年来又兴起了采用中国国内九年义务制‘人教版’教材。在这种需求不同的情况下,要统一用一套教材,看来是比较困难,也不切实际。其实,教材毕竟是学习工具,主要目的还是学好中文,弘扬中华文化。不管采用何种教材,只要能够达到以上两项目的就行。再说‘接地气’的教材,本校的“中文导游班、酒店用汉语会话班、高级翻译班”等有针对性的班级,有我们自己编写的‘接地气’的教材。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拿去参阅使用。

2、关于缅甸南部华人后裔被‘缅化’的问题?

答:我们经常会忽略了一个群体——那些被“同化”或“缅华”了的华人后裔。其实在海外,华人后裔被同化在当地是很正常,也是必然的趋势。在缅甸称之为‘缅化’,在泰国称为‘泰化’,在菲律宾称之为‘菲化’,在美国称之为‘美化’!前者均有贬义,后者(‘美化’)似乎就没有贬义?甚至还有点褒义?这些群体,我们可不能忽略了。难道他们就不是我们的炎黄子孙?难道他们就不是我们的同胞?难道他们‘有罪’?他们有什么罪呢?不就是因为没有机会学到中文与中华文化!我们的中文既然能够‘汉语国际化’,全球非华人我们都在努力让他们学习汉语,而跟我们一样,流着同样血液的自己同胞却要被排斥在外?被拒之门外?别人不重视,我们就十分重视!我们福庆学校专门把这些后代给‘捡回来’!福庆的所有本土教师都是这样被‘捡回来’的!我们就是采用第二语言汉语教材,把这些我们的后裔给捡了回来!有人误认为第二语言教材‘肤浅’?不知是凭什么?我们却是采用这样的教材,将大批被抛弃了的华人后裔培养成长,最后,他们获得了中国的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可见‘第二语言教材是肤浅’这样的偏见是有误的,没有根据的。还有一点,缅北很多华人有另一个偏见,不愿意送孩子读政府学校(即:对缅甸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置之不理)认为‘读缅文变老缅!’这种极端的偏激观点是错误的。其一、我们生存在缅甸,不应该贬低缅甸(‘老缅’就是贬义词);其二、华人后裔‘缅化’绝对不是因为读了缅文!而是因为‘没有读中文’!我们开展华文教育、中文教学,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留根工程’!‘缅化’现象不能单纯怪罪‘读缅文’。而是要加强开展中文教学,把包括这些‘缅化’了的同胞在内的广大群体‘捡’回来。

3、关于华校高中与政府学校‘课程重复’的问题?

答:刚才有彬伍伦的老师论文当中提到‘华校高中与政府学校课程重复’的问题。这应该是指‘数理化生物’等科目。我们认为,既然是重复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多此一举’呢?事实上,缅北很多华校在办高中,据我们所知,在‘数理化生物’等科目上,是十分吃力的。我们的相关教师都没有相关专业学历的背景,这不仅造成教师吃力,对学生也是很不负责的。我们不要过分‘看不起’政府国民教育。早在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政府教育部高教司就有明文规定,全缅甸高中所有专业教师,都必须是该专业的硕士毕业才能胜任。这与我们华校高中在该专业方面的‘不专业’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我们觉得华校的任务就是努力搞好中文教学,这是最重要的。至少我们福庆学校的立场就是这样。‘中文’才是我们的‘主科’,其他都应该是可有可无的‘副科’。这是我们的观点。

4、关于华校在当地‘合法化’的问题?

答:恕我直言,目前在缅甸所有华校都没有‘合法化’。以缅甸的法律规定,在缅甸合法的‘学校’只有两类:政府国民教育体系的全国中小学校(包括寺庙学校)、根据《缅甸私立学校法》批准的学校。但是这里必须指出,所谓‘私立学校’是根据《私立学校法》批准的学校,该学校所教课程,与政府国民教育体系学校所教课程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必须参加政府的‘统考’)。所聘用教师也全是缅甸大学院校毕业而且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该‘私立学校’内严格禁止教授其他课程。假如需要添加‘额外’的课程(如:外语、英语、电脑等),必须将需要添加的‘额外课程’呈报教育部审批,方可在课余时间内作为‘多余课程’授课。因此我们‘中文学校’,甚至所谓的‘国际学校’,许多其实都不是缅甸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合法’机构。它们可以各种形式‘办校’,但是它们颁发的‘学历证明’,政府完全不会认可。也即,当要将这些‘学历证明’合法使用时(如:出国留学、或者转校至合法学校),政府不会给以‘公正、认证’!就是‘不合法’的意思。当然,目前有很多号称‘国际学校’以及各种‘语言中心’的机构也有获得政府的正式许可的,但,那绝对不是教育部的,而是其他部门(如:商贸部)以‘培养人力资源’为名的机构,绝对不能称之为‘学校’(去年内比都一外资国际学校因政治因素被政府关闭,就是最好的案例),而只能以‘中心’为名。当然绝对不会有‘合法学历’。近年来,有很多华校申请‘私立学校’,这应是大好事,不必让学生们‘东奔西跑’,读完中文又得跑其他政府学校,让它们能够在一个‘点’,就完成两种学习,这个‘初衷’是正确的。但是,至于说‘华校’就此已得到了政府‘合法批准’?实属‘幼稚’。其实是‘两码事’。真抱歉,我们是实话实说。

5、关于“造血”与“输血”?

答:菲律宾华文教育界名人黄端铭在多个场合将华校引进中国外派教师称之为‘输血’工程,培养当地本土教师为‘造血’工程。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因为‘输血’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仅仅是为‘造血’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输血’的最终目标仍然应该是‘造血’,因为只有‘造血’方能维持生命,长期生存。跟其他华校一样,建校26年历史的曼德勒福庆学校,也面临‘输血’与‘造血’两大问题,但是福庆模式更着重‘造血’,而不是前者。直至目前(2019年)福庆拥有获中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本土教师4位,获中国硕士学位(大部分为‘汉硕’)者达70余名;另外有30名本土汉语教师经国家汉办审核,被列入国家汉办的‘海外志愿者本土汉语教师’的体系内;还有6名汉硕毕业的‘本土汉语教师’得到中国国家汉办的任用,正式成为国家汉办的‘本土汉语教师’;福庆孔子课堂打造成拥有规模庞大的本土教师队伍。因此才能开发包括寺庙学校、大学院校、中资企业在内的60余个汉语教学点。这是本校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6、关于“教育”与“教学”的差异?

答:“教育”与“教学”一字之差,意义却相距甚远。我们认为“教育”的责任十分重大,那是政府的行为,我们普通人或者民间组织是无法‘担当’的。因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成立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就只用了“教学”两个字,英文用“Teaching”来表述。(东南亚这个组织的研讨会已经举办至第十三届,最后第十三届就在泰国清迈举办。我们福庆负责举办过2013年第十届、2017年第十二届两次。2021年的第十四届将再次于缅甸福庆学校主办。)此次我们举办的“第五届缅甸汉语教学研讨会”(这是我校负责举办的,时间分别是:2011、2013、2015、2017、2019),我们依然用了“教学”两字。上面我们说过,我们只负责‘中文教学’,其他“教育”的责任,非常繁重,我们担当不起。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