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海外侨情特点与发展趋势(四)

编辑:中国侨联工作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08-04 11:37:16 共1083人阅读
文章导读 2017 海外侨情特点与发展趋势(四)

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国侨联工作

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度尼西亚侨情简述

·罗杨/整理

    2017年,越南总人口数为95,541,000人,华族占1.13%,华人人数约为110万人。约 90% 的华侨华人居于越南南部地带,尤其以胡志明市最为集中,超过 50 万人。

    2017 年,柬埔寨总人口约 16,005,000 人,华侨华人约为 90 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6%。近 5 年来,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增长了近 10 万人,并在持续增多。

    老挝目前有中国大陆移民 20 万~ 30 万,主要来自湖南、四川、重庆等省份,湖南人在老挝异军突起,约有 10 万湖南人在老挝从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旅缅中国大陆新移民达 100 万之巨。新移民壮大了缅华社会的力量,华侨华人占缅甸人口的比例从二战后的 2.3%(1947 年)上升到 4.36%(2011 年),总人口超过 250 万。

    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华人确切总数难以统计,但根据不同计算方式,人数应介于 800万~ 2000 万之间,占印尼总人口的 3% ~ 8%。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大量进入印尼,雅加达等部分地区开始形成中国大陆新移民的新聚集地。

总体特征:排华过后“再出发”

    排华,是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和印尼五国华侨华人的共同历史经历。20 世纪 70 年代,在冷战和地缘政治的夹缝中,华侨华人遭到越南当局的排挤甚至驱逐,数十万华人逃离越南。1975 至 1979 年红色高棉统治柬埔寨时期,华人成为“资产阶级”,惨遭屠杀,华人社会几近毁灭。1975 年开始的排华使很多老挝华侨华人逃往国外。70 年代时,老挝华侨华人已接近十万,然而排华过后 80 年代初期只剩下约 1 万人(一说约 5 千人)。 缅华社会同样经历了 20 世纪 60至 80 年代的排华时期,尤以 1967 年排华事件为最,大量华人逃往国外。印尼政府在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的华人问题,加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排华问题贯穿苏加诺和苏哈托政府两个时期,尤以 1965 年的“九三零事件”和 1998 年的“五月暴乱”为最。

    “再出发”,是上述五国华侨华人在排华后的共同现实特征。1986 年,越南和老挝均决定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发展国民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华人成为两国革新开放借助的重要民族力量。1988 年,缅甸也开始实行改革和开放,华社进入复苏阶段。柬埔寨自 20 世纪 90年代恢复和平以来,华侨华人日益成为该国经济实力强、政治影响力大、社会地位很高的群体。1998 年,苏哈托因“五月暴乱”下台后,印尼进入政治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历届政府基本都施行多元文化政策,促进族群平等,对华人更加宽容友善,华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享有更多权利与自由。

老侨团发展的特点

    这五国传统的华侨华人社团因共同的历史遭遇而在“再出发”的道路上呈现出以下共同的发展特点:

    老侨团的恢复重建过程均从两个层面展开。在组织层面,资金、人才和制度是制约侨团发展的瓶颈,战时失散的乡亲逐步聚拢,自发筹集经费,制定社团章程。在活动层面,学校复课、重整义地、重建宫庙,是五国侨团在恢复重建初期的三大主要任务。在这五国中,有的老侨团已经完成重建,有的仍在恢复过程中。

    商会型社团兴起,在老侨团开展的活动中经济方面的比例日益增大越南、柬埔寨、老挝新近都成立了隶属于当地中国商会的商会组织,江门、潮州等地域性商会正在柬埔寨等国筹建中。广东工商总会已是缅甸华社最重要社团之一,开展经贸交流合作也是印尼老侨团新的活动重点,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 2017 年特别增设“商贸促进处”和“法律咨询处”两个机构,以便更直接地为在柬华人、华侨提供最新的商业投资信息和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咨询服务。

    五国华侨华人在群体构成方面具有共性法属殖民时代的“分帮而治”对越、柬、老三国华侨华人影响深远,如越南和柬埔寨的侨团在排华后的发展仍按潮州、广肇、客家、福建、客家五帮分化。此外,因排华使五国华人大量外逃,所以现今华社不完全是历史上华人社会的延续,而是由一直留在本地的华人、排华后回归的华人,以及来投资的新移民三大群体构成。

    老侨团的融合是五国侨团的共同命题融合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侨团领导层之间互相交叉,如聘任其他社团会长为本会名誉会长等职。二是联合举办全国性的大型活动,如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发起全国性的献血活动,其他侨团也同步开展;2017 年,新一届的柬华理事总会先后主办了洪森总理与华人华侨团结饭盛宴、柬华理事总会与市场商贩友谊饭盛宴、护国祈福冥阳两利水陆大法会、世界柬埔寨华人联谊会四次独具特色的大型活动,扩大了总会在柬埔寨国内以及在海外柬埔寨华人移民中的影响力。三是共同发起成立超越性的社团。例如,柬埔寨三大社团共同组成新的、超越于三者的组织;印尼广东社团联合总会由 9 个侨团组成,分别是印尼广肇总会、潮州乡亲公会、梅州会馆、客属联谊总会、大埔同乡会、海南联谊会、蕉岭同乡会、惠州同乡会、勿里洞同乡联谊会,该会是海外首个由广肇、客属、潮州社团联合组成的广东社团联合体。

    重视青年工作,为侨团培养后备力量2017年,柬华理事总会成立青年团,并计划设立一个资金规模为 2 千万美元的“柬华青年创业基金”,协助柬华青年创业。在缅甸广东工商总会侨领们的大力推动和资助下,“青年会”的成立在 2017 年提上日程,广东工商总会特别拨款 1000 万缅元,用于帮助和支持青年会的组建和初期发展。印尼客联总会自 2013 年起已经举办了三届青年会议,旨在建立全印尼客属青年之间的友好交往,制定全国客属青年团体工作计划,培养客属社团接班人,使青年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美德,积极为国家建设发挥作用。

    跟中国联系紧密,并日益走向国际国的华侨华人跟祖(籍)国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老一辈侨胞除回中国寻根问祖外,经贸合作是新时代的新内容,成为祖籍国与住在国之间经济交往的桥梁。参加相关社团的国际联谊,助推了这五国中一些新侨团的恢复或成立,如参加国际潮联大会是柬埔寨潮州会馆成立的重要推力,申办国际潮团联谊会也是印尼潮州总会成立的契机。国际潮团联谊会、世界越柬寮华人团体联合会、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等国际性联谊活动近来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这五国侨团的恢复重建,华侨华人实力的增强,他们积极组团走出去参会,也作为东道主,把世界其他国家的乡亲请进来,通过这些联谊的平台,进一步加强合作,构建全球化网络。

新移民面临的问题

    中国已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国,占其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中国也是越南第 4 大出口大国。赴越南投资在 2000 年前后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热门选择。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此国际背景之下,越南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对外资优惠政策,加之该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等因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近年来,中柬双方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截至 2017年 10 月,中国累计对柬埔寨协议投资125.7 亿美元,占柬埔寨吸引外资总额的 36.4%,是柬埔寨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国还是柬埔寨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经济援助国、第一大游客来源国,为柬埔寨创造了 62 万个直接就业机会。华商资本在缅甸经济中的角色愈加重要,在缅甸全国私营企业中,华商企业已占据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印尼华人人口比重很小,但经济实力举足轻重,印尼 300 家最有价值的私有公司中,大约有七成是由华人控制。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去往上述五国的中国大陆投资者和新移民越来越多,他们投资兴业的势头越来越猛但出现一些共同的问题。

    有的企业缺乏长远考虑,自相恶性竞争。去往上述五国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虽然有不少中资央企,但更多是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主要考虑的是降低成本,谋求生存,获取最大利润。有的民营企业缺乏长期创造和维护品牌的意识,为了抢夺客户,不惜压低产品价格,甚至为了保本或赚取更多利润而造假,给当地人留下中国产品价格低但质量差的印象,对提高中国产品的形象十分不利。例如,曾经在越南兴盛一时的中国摩托车产业因为恶性竞争而衰落,现在中国的电动车企业又一窝蜂似地来到越南,已经多达几十家,再次形成恶性竞争。有的中国企业在当地招募工人时也形成恶性竞争,工人因此不断跳槽,工人工资成本日益提高。

    有的企业对当地民俗民风不了解,造成经营困难。有的中国企业不了解上述一些国家的工人不愿意出远门打工的习惯,因此在当地招不到足够的工人,遇到用工短缺的问题。在有的国家,工人们没有储蓄的习惯,往往在领到整月工资后,第二天便不再来上班,等到将所领工资花完才又开始重新打工。中国企业按月发工资的惯例不适应当地的这一习俗。上述五国中,民众信奉宗教的比例非常高,有的中国企业在当地进行地产开发、水电站建设等工程时,忽略了民众的宗教信仰和感情,由此引发一些矛盾,甚至遭到当地民众的游行抗议。例如,近几年来中资企业投资缅甸的几个重大工程都受到阻碍,密松水电站和莱比塘铜矿项目因当地民众的抗议而被迫停工,缺乏对当地政经文教情况的了解和与民众的沟通,是项目遭受阻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企业和人员不知法、不守法。在上述五国中,中国企业和人员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暂住证和劳工证。很多中资企业缺乏法制观念,有的员工持旅游签证到当地工作,因此被罚款或驱逐。据统计,在柬埔寨务工的 10 万名中国劳工中,多达 6.6 万人没有劳工证,柬埔寨 2018 年初开始严查劳工证,内政部如果调查发现有公司企业聘请没有劳工证的外籍员工,雇主将承担法律责任。

未来发展趋势

    上述五国华侨华人在排华后“再出发”的道路上虽有共性,但因其所在国的差异,未来的发展趋势各有侧重。

    20 世纪 70 年代越南排华运动过后,1987年,为了加强对华人的工作,越共中央民运部设立了华人工作委员会,在省、市级设立了华人工作处,在郡、坊级设立了华人工作组,专门负责华人事务。在越南各少数民族中,华人是唯一有类似政府机构来负责管理的民族。更好地融入越南社会,加强与本地中国大陆新移民的联系以及与祖(籍)国中国的交往,是越南华侨华人发展的方向之一。

    商业转型是现今柬埔寨华社正在经历的变革,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向。使全柬华人的最高领导机构柬华理事总会成为中柬之间商务合作的重要媒介,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更好地支持华文教育、青年工作等,是新一届理事会领导层着眼的新目标。

    老挝中华总商会是老挝第一个全国性的社团组织,虽然它以华商为主,并且成员多是中国大陆新移民。此外,老挝自排华后第一家全国性的华文报纸也正在酝酿发行的过程中。走向统一和联合,是老挝华社发展的趋势。

    近二十年来,缅甸华社的自我治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有意识地改善社团运作的透明度和民主化,顺应时代发展,整合组织,打破意识形态分歧、地域界限,让已经不同程度缅化的华人尤其是青年人在华人社团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利益链接点,是缅甸各个侨团正在努力的方向。

    “以商养会”也是印尼华社发展的新思路。当今华社事务繁多且杂,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已不能单独由某一个组织应对,必须要由一个联合的组织来承受,群策群力,才能有效运作推进。社团联合体的出现,既是适应时代的转型,也是华社发展新趋势的体现。

“中国移民日”设立 华侨华人获进一步认可

·米苏/整理

    2017 年是中巴关系继续深入发展的一年。中国与巴西同为金砖国家,2017 年 8 月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推动了中巴友好关系向前发展;9 月,巴西总统特梅尔访华,与习近平主席就扩大与深化中巴合作达成系列共识,双方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再上新台阶。截至 2017 年底,中国在巴西投资存量接近 500 亿美元,成为巴西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两国政府就商务旅游签证达成新协议。巴西已在中国建立了 5 个签证中心,巴西领事馆已将签证办理的时间由 40 天减少到了 35 天。据巴西旅游局官员称,2018 年巴西在中国的签证中心数量将增加到 15 个,中国到巴西的旅游签证也将由 90 天延长到 5 年,商务签证由 3 年延长到 5 年。

一  

巴西华侨华人总人口数较少,中国移民呈增长趋势

    中国与巴西相隔万里之遥,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巴西并非中国移民的主要目的国,也不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因此,巴西华侨华人总数相对较少。据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领事陈太荣估计,全巴西约有 25 万华侨华人。巴西华侨华人包括出生在中国 ( 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 ) 的第一代移民和少数从东南亚 ( 主要是印度尼西亚 ) 移民巴西的华人。由于巴西在人口普查时没有设置国籍、族群的调查栏目,因而在巴西,唯一能提供有关中国移民和华人数据的只有巴西联邦警察署移民局的外国人登记和注册系统。据该系统数据显示,2005 年,持中国护照的移民有 22991 名,2013 年,在巴西的中国移民总人数约为 41865 人。而 2016 年,在该系统注册的中国移民总数为 49905 人。

“中国移民日”设立,巴西华侨华人获认可

    巴西中国议员阵线 8 月 15 日在巴西众议院全会大厅举行中国移民纪念活动。该阵线主席福斯托·皮纳托向众议院全会递交提案,要求将每年8月 15 日设立为“中国移民日”。200 多年前,一批中国茶农远渡重洋来到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为当地民众带来了茶叶种植技术,也翻开了中国移民巴西历史的第一页。华人移民巴西以来,从简单的劳务输出和种茶技术的传播,到现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反映出了华侨在海外的发展轨迹。巴西官方记录的第一批华人抵达巴西的时间是 1900 年8月 15 日,因此巴中议员阵线在提案中要求把这一天定为“中国移民日”。巴西“中国移民日”的设立代表巴西政府、巴西人民尊重并承认了中国的强盛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意味着华人被巴西这个文化多元化国家进一步的认可,也是中国移民树立中国形象的新起点。

中巴贸易为巴西创造大量就业岗位,集中在出口行业

    中国和巴西两国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为巴西创造了大批的就业岗位。2017 年,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名为《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就业带来的效应》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和该地区的贸易往来给当地就业带来了积极效应。报告称,1995 —2011 年,中国和巴西之间的贸易为巴西净创造了 135 万个就业岗位(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失业的差额)。两国贸易在巴西创造的就业岗位主要在出口行业,该行业给巴西带来了 195 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不过两国之间的贸易也造成一些行业出现了失业现象,比如工业就减少了 59.5 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主要是在电脑行业(19.5 万个)和纺织行业(10.5 万个)。尽管如此,两国贸易给其他行业带来的就业增长弥补了这一损失。报告还指出,中国在巴西创造就业岗位的质量普遍不太高,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带来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在农业而非工业,而工业中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更高,工资也相对较高。

侨团积极作为,多措并举维护华商权益

    巴西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圣保罗,而圣保罗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较差,已经对华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甚至安全隐患。很多华人不熟悉当地法律,遇到权益受损时无法及时有效地使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有鉴于此,为维护旅巴华商的合法利益,增进华商的法律法规常识,当地侨团积极作为,多措并举维护华商权益。一是成立巴西华商总会法律援助小组,开通法援热线,为华商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及相关法律问题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如在误涉法律盲区事件中存在诸如语言障碍而受到不公对待;二是设立华人治安报警点。继 2016 年圣保罗华助中心第一家华人治安报警点在布拉斯挂牌服务后,2017年 3 月,第二家华人治安报警点在廿五街的巴西华人工商联合会挂牌为侨胞服务。治安报警点为侨胞遇到各种治安事件提供援助,解除侨胞的害怕心理和怕麻烦及语言不通的顾虑,通过报警让巴西警方掌握治安情况,以加强警力布署,改善社会治安环境,保护侨胞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南美侨报智利之窗》正式创刊,华文媒体开辟新阵地

    由巴西《南美侨报》独资创刊的《南美侨报智利之窗》于 2017 年 1 月 28 日(农历正月初一)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正式发行,填补了智利多年没有纸质华文媒体的空白。《智利之窗》为周刊,共设 16 版,头版和尾版为彩色印刷,内容秉承宣扬中华文化、服务当地侨社,以华人关注的智利和南美新闻为主线,全方位地报道中国和世界发生的大事。作为南美地区实力最强大、办报经验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一家华文媒体,《南美侨报》在自身大力发展新媒体的同时,仍根据南美各国华人的需求,努力坚守纸质媒体的阵地,体现出其对传统纸质媒体的一份坚持与回归。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