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世界对耶路撒冷的认知与定位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04-23 07:58:56 共1796人阅读
文章导读 伊斯兰教世界对耶路撒冷的认知与定位

李楠

宗教因素是造成耶路撒冷问题的核心历史原因,是构成耶路撒冷问题持久复杂现状的关键性元素,同时也在历次巴以冲突过程中扮演着催化剂角色。了解耶路撒冷的宗教根源将有利于加深对耶路撒冷问题结构性矛盾的理解。本文将从伊斯兰教视角出发,尝试介绍伊斯兰教世界对耶路撒冷的认知、定位和行为,以勾勒出耶路撒冷问题中宗教根源的伊斯兰教框架。

伊斯兰教与耶路撒冷的交集最早可追溯至创教伊始,先知穆罕穆德将其定为圣地,自此耶路撒冷即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圣城。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穆斯林军人自亚历山大大帝之后再度统一了整个中东[(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231~232页。],其后两百年时间穆斯林一直占据耶路撒冷城,大约970年,突厥民族的一支塞尔柱人进入穆斯林地区。1071年,塞尔柱人攻占了耶路撒冷。为了夺回圣城,在“解放圣陵”的口号下,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组织十字军东征。1099年,东征军占领耶路撒冷,并建立起耶路撒冷王国。但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最后结果却是为伊斯兰教统治整个中东铺平了道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412页。]阿拉伯人萨拉丁在统一了穆斯林叙利亚和埃及后,于1193年(有说1187年[潘凤东“巴以耶路撒冷主权归属问题探析”[A],《国际论坛》2000年10月第2卷第5期])收复了耶路撒冷,把西方人从所有地区驱逐出去。萨拉丁对耶路撒冷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在萨拉丁治下,耶路撒冷呈现出包容开放,繁荣兴盛的局面。此后,穆斯林几乎从未中断过对耶路撒冷的统治。奥斯曼土耳其于1517年攻占耶路撒冷,此后统治耶路撒冷四百年,1917年,英国占领耶路撒冷,结束了穆斯林近700年对耶路撒冷的统治。

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三大圣地之一,在伊斯兰世界的话语体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伊斯兰教对耶路撒冷的“圣城”定位和认知来源于现实和精神两个层面。

在现实层面上,漫长的穆斯林统治历史在耶城留下了灿烂的伊斯兰文化遗产,众多圣迹的集合使耶路撒冷让全世界穆斯林心向往之;其中耶路撒冷于公元638年被穆斯林攻占,哈里发欧麦尔亲自受降,并让清真寺第一次在耶路撒冷的土地上建立。668~691年,倭马亚王朝哈里发马立克在叶尔孤卜石上大兴土木,扩建成岩石圆顶清真寺,又即为著名的萨赫莱清真寺或石殿(英语:The Dome of the Rock;阿拉伯语: مسجد قبة صخرة)[ 雷钰“浅析耶路撒冷之争的宗教根源”[A]《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月第33卷第1期]。该清真寺呈八角形,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巨大的圆顶引人注目。这是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伊斯兰教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件罕见的艺术杰作。公元709年,哈里发瓦利德又在萨赫莱清真寺以南建立了阿克萨清真寺(又称远寺),两座清真寺的建成正式奠定了耶路撒冷在伊斯兰教世界中的神圣地位。1535年,奥斯曼帝国苏来曼大帝平息了阿拉伯人叛乱后,下令重建耶路撒冷,这一过程耗时5年,以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为中心,用耶路撒冷特有的米色石料修砌成高10米、长约4公里的城墙,围成了一座大致呈正方形、占地1平方公里的伊斯兰教圣地,即耶路撒冷旧城,这次重建也对日后耶路撒冷城市格局、民族人口分布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精神层面上,先知穆罕穆德创教伊始对耶路撒冷圣地定位,“徙志”之后到623年耶路撒冷是穆斯林朝拜的“第一朝向”,同时《古兰经》对“远寺”(阿克萨清真寺)是由易卜拉欣(亚伯拉罕)始建,后由先知苏莱曼(所罗门)续建完成的明确记载(17:1),为阿克萨清真寺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提供了最原初的精神资源[马丽蓉.“巴以和解政策困境中的耶路撒冷问题”[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年第4期.第20页]。“穆圣登霄”的宗教传说更让耶路撒冷城奠定了穆斯林心目中的至高无上地位。据《古兰经》和其他伊斯兰教文献记载:626年,先知穆罕默德在天使哲布勒伊莱引领下,骑上神马“卜拉格” ,一夜间飞到耶路撒冷,从“叶尔孤卜石”(即先前犹太人供奉约柜的祭坛)上腾空而起,升入七重天。在那里,穆罕默德接受天启,并见到了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尔萨(耶稣)等先知,黎明时分返回麦加[雷钰“浅析耶路撒冷之争的宗教根源”[A]《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月第33卷第1期34页]。“穆圣登霄”的壮举每年都吸引大批穆斯林前来朝觐,每年伊历7月27日耶路撒冷的“登霄节”仪式定期举行。

综上,伊斯兰世界对耶路撒冷的认知和定位是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而这种认知是现实因素和精神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包括诸多圣迹在内的丰富的伊斯兰文化遗产构成了现实层面的神圣地位,而“穆圣登霄”,曾经的朝拜“第一朝向”,《古兰经》定位等因素又构建了耶路撒冷在穆斯林精神上的神圣地位。

注释: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231~ 232页。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412页。

3、潘凤东“巴以耶路撒冷主权归属问题探析”[A],《国际论坛》2000年10月第2卷第5期

4、雷钰“浅析耶路撒冷之争的宗教根源”[A]《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月第33卷第1期

5、马丽蓉. “巴以和解政策困境中的耶路撒冷问题”[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年第4期.第20页

6、雷钰“浅析耶路撒冷之争的宗教根源”[A]《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月第33卷第1期34页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