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的前世今生(林锡星)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3-08-02 15:15:44 共2235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中缅油气管道的前世今生(林锡星)

 

中缅油气管道的前世今生

林锡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构思的中缅油气管道,在经历了数年风风雨雨后,终于进入新阶段。它对于两国的意义,却是非同小可。

    管道工程所经区域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都异常复杂,给施工作业带来严峻考验。中缅油气管道2010年6月在缅甸正式开工以来,上万名参建者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实现2013年的今天达到投产条件的既定目标。美国管道建设专家、环球公司副总裁巴斯特•格雷两次深入油气管道现场踏勘后曾表示:“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难建设的管道工程。很难相信一个团队能在3年内完成管道建设任务。”

    缅甸副总统吴年吞表示:“中缅油气管道不仅是参与投资的中缅印韩四国互惠共赢的项目,而且将使缅甸的经济、工业化和电气化得到提高,对缅甸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缅甸工商协会秘书长凯凯内对记者说,预计未来20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将达到7%至8%,油气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缅油气管道对促进缅甸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吴登盛政府2011年3月执政后,缅甸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变。对外,缅甸一直在通过增进与美欧关系来平衡其对中国的依赖,希望从中获利;在国内,各种势力绑架民意,在一些NGO和私营媒体煽风点火下,批评声、质疑声此起彼伏,多项中国在缅投资遭遇波折。在密松大坝、莱比塘铜矿项目接连受挫后,形势非常紧张,一度人们担心管道建设遭到阻碍。

    在此背景下,中国调整了对缅甸的外交力度,任命亚洲事务特使主要处理缅甸事务,邀请缅甸总统吴登盛访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还邀请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所在政党和八八年代学生代表团访华。除了官方的外交管道外,中方公司也下大力气对缅甸民间进行公关,重塑形象。东南亚管道公司邀请十多家缅甸主流媒体参观交流,让它们认识到一些非主流媒体杜撰、捏造毫无事实根据的负面消息确实对中国企业不公。

    不少到缅甸投资考察的外国人称,虽然西方和日本进入缅甸气势很高,但由于受到硬件和软件的制约,变得风声大雨点小。而中国占有地缘优势,是缅甸的现实合作者,这是缅甸很清楚的现实。中缅油气管道的成功运营将进一步深化中缅的合作。

    更大的考验是政治安全问题。缅甸地质地貌错综复杂,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将给管线运营带来挑战。缅北地区许多民族地方武装与缅甸政府军的冲突时有发生,但保证管线安全是缅甸政府明确承诺的。

    在横跨米坦格河上的管道桁架桥两侧,有固定营房,里面有十几名警察负责保护管线安全。此外,还有几个重要地段,缅方都已派驻警察守护。在局势更为复杂的民族武装冲突地区,缅甸政府在考虑成立专门的管道部队。管道公司正在制定计划,将在沿管线两侧5公里的村庄,投入资金为村民打井、修建水电站等设施,以博得管道沿线民众的欢心,管线工作岗位也将优先考虑沿线村民。让沿线缅甸老百姓真正发自内心地保护、爱护管线,这样才能保障中缅油气管线运营后的长治久安。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rop)负责人称,准备从管道沿线两侧的村子里挑选合适的村民来保护管道。目前每两英里就顾用一个当地人守护。

    没有什么事是绝对保险的,中缅油气管道也跳不出这个逻辑。中国在缅投资的密松水电站和莱比塘铜矿都遭遇重大挫折,它们严重影响了中国人对在缅大型项目投资的预期。缅甸在“离中国而去”一度成为流行的地缘政治话题。一些西方观察家认为缅甸已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囊中物,一些日本政治家也对“夺取缅甸”雄心勃勃。西方的舆论声势削弱了部分国人的信心,他们一度对中缅关系感到担忧。

    但中缅关系并没有那么糟糕。缅甸“民主化”会导致该国舆论对华态度的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不会朝着意识形态的方向走,它们会理性权衡利弊后停下来,形成对中缅正常、友好国家关系的互动和配合。

    缅甸过去受西方制裁,只能依靠中国。如今它向西方开放了,选择性多了,这当然会稀释中缅合作的热情,但这同缅甸产生与中国“对立”的愿望风马牛不相及。密松水电站和莱比塘铜矿引发了围绕征地和生态的纠纷,这种纠纷在今天的中国也时有发生。西方对这些项目的阻挠是通过舆论影响和非政府组织的渗透实现的,当地人受了忽悠,这样的额外代价和成本是今后中国对缅投资不得不承受的,对缅投资的政治风险最终大多都会转化为成本风险。

    中缅油气管道已经开通,它符合中缅两国的共同利益,它完全有条件置身于缅甸不同派别的政治斗争之外,服务于全体缅甸人的福祉。它的未来风险是缅甸政治多元化后麻烦比以前多了,但它们动摇不了管线正常运营的根基。

    要让缅甸人更多分享油气管道创造的利益,中石油等中国相关公司需更加细致地工作,它们应忘了缅甸“民主化”之前所能享受的“毫无竞争”和“工作简单”那年代。油气管道前世今生告诉我们,中国外交面对的新环境是多么错综复杂,它与中国人的现实利益挨得有多近。外交不能“临时抱佛脚”,它需要我们长期计议和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


(林锡星 广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